我省代表建议:长白山林区设立为生态移民示范试点

15.03.2015  11:40

   城市晚报讯 作为在长白山林区工作生活了55年的老“木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柏广新已经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始终在积极为长白山林业事业和林区建设鼓与呼,他在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上提交的109件议案、建议被中国林业出版社集结出版。

  昨日,一提到森林的作用,柏广新又打开了话匣子:“在对生态和森林的定位方面,森林对于维护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吸收太阳辐射、吸附微细颗粒物、净化空气、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发展最为基础性的条件。以长白山为例,长白林海是我国东北、华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屏障,是地球同纬度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举世闻名的‘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为保持松辽、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风调雨顺提供了天然生态屏障。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森工企业和林区群众的收入来源将何以为继呢?柏广新说:“推动国家天然林商业性停伐的政策顺利落地,主要依靠两点,一是国家通过天保工程进一步提高对森工企业和林区群众的生态补偿力度,进行一定强度的‘输血’;二是通过政策组合拳,帮助森工企业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从长远来看,‘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起来,‘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为了推动国家停伐战略更好地落到实处、顺利实施,根据多年的林业实践和转型经验,柏广新建议,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林业棚户区改造不在原址重建,而是将林区群众从生态脆弱的林区异地搬迁到乡镇聚集区,进行异地重建,既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又改善了林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了生态和民生的双赢。建议国家把长白山林区设立为全国“生态移民”示范试点区,并进行推广。

  同时,免征或返还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森工企业发展非林产业项目的所得税,将之转为育林基金,专款专用,补充停伐后育林基金的不足。由于森林停伐,以前从木材销售收入中提取26%的育林基金将无以为继,如果能将森工企业开发的非林项目免征或返还所得税,并转为育林基金,就能弥补这块的投入不足。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优化生态补偿结构。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完善,补偿价格低,测算标准不全面,应大力提高补偿价格,同时按照蓄积量进行补偿。还应对吉林省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实行重奖。从1981年起,吉林省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保持在0.04‰以下,由于没有大的火灾,森林资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碳固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国家对吉林省防火工作进行重奖。

  还要把林木公顷蓄积增长量作为考核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核心指标。我国的森林和宜林地非常有限,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进而增加森林蓄积量很困难。所以,用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来衡量政府在林业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公平、最合理的。柏广新希望国家持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给水利投入8000亿元拉动内需,林业是处于水利上游的更为基础性的资源,特别是面临全国天然林商业性停伐的重要关头,理应获得更大的投入,保证停伐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