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闹市里的“守”艺人 用心旋木30年(图)

17.05.2015  10:08

  旋木是手工木艺技术的一种,工匠在旋转的木方上雕刻出线条,这种技术是现代木工车削加工的始祖。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的旋木工艺渐渐退出舞台,但是旋木手艺人吴钢元与齐志却始终不愿放弃。

  在长春大街与大马路交会附近,一间五六十平米的旋木店,与街路上的繁华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简单的牌匾,老式的陈设,满地的木屑,便是店主齐志与吴钢元近30的守候。

  53岁的吴钢元,是齐志雇来的旋木师傅,老家在黑龙江,高中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了一家旋木厂工作,主要任务就是跟着师傅学习并制作一些简单的茶叶筒、桌腿、衣架等。那时的吴钢元,对旋木手艺还一无所知,从前期的摸索到后期的尝试,他可没少付出辛苦。

  旋木,是指将一根原木的两端固定在车床上,随着原木的旋转,根据不同的刀法雕刻出不同的样式及卷花,不仅分为内旋和外旋之分,造型的设计及雕刻的手法也十分讲究。吴钢元说,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精准的技艺,更多的是需要观察与创作。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还是在工作当中,每当看到新颖的物件或造型,他总会记在心中,之后把一些细节融入自己的作品。点滴的积累让吴钢元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一位技艺精湛的旋木手艺人,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而齐志与吴钢元的结缘,便从那时开始。

  齐志远道而来,邀请吴钢元来长合作。吴钢元说,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因为那时厂子效益日渐衰落,来长春创业,对自己来说,也是个机遇。一晃,就过了20年。

  在吴钢元看来,想要制作出一件精美的旋木茶叶筒,需要经历5道工序:打荒、镶料、外精旋、陶孔、研磨,外行看来一道道繁琐的工序,他却能信手拈来。春秋冬天,日出日落,木头在手里一次次不断打磨,创作。

  如今,旋木手艺早已成为吴钢元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妻儿都在国外生活,他却依旧不愿离开。干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老吴最渴望的,就是能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与吴钢元一样,自打接触到了手工木艺的技艺后便喜爱上它的,还有旋木店的店主齐志。齐志说,从小他就是在父亲吱吱喳喳的锯木声中长大的,但要说起那时的木艺手艺,可与现在大不一样。

  当年,齐志父亲的职业就是木匠,不论是打家具,还是做旋木造型,样样都不在话下,看着一根根粗糙的木头在父亲的手中变废为宝,齐志既崇拜又羡慕。时光荏苒,社会变迁,现在,因为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旋木店早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顾客也是少的可怜。平日,齐志和吴钢元更多的是为大家提供方便,不论是修补破旧的实木家具,还是制作一些实木水杯、手玩把件,他们希望,把旋木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人们常说“一技压身百苦不难”,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或许是滞后的、枯燥的,但是却也是神奇的、精妙的。在这段技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手工制造业的发展,更多的则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智慧与伟大。361行,行行有说不完的故事,行行都代表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情与义,我们也希望在时代发展变迁的同时,我们祖国的传统技艺也将走出国门,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