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街头职业行乞占八成 同村人组团来“创收”

07.01.2015  10:43

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棉衣

“天冷了,去救助站吧!”“不去不去。”“这件棉大衣你拿着,别冻着了。”“不要不要”。正值寒冬,长春街头寒风凛冽,不少衣衫单薄的流浪人员仍在街头乞讨,面对每个月只有10名左右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愿意进救助站,这些关爱行动似乎有些“一厢情愿”,而这种拒绝温暖的行为也折射出社会救助的尴尬。

街头一幕

60多岁乞讨老汉拒绝去救助站

作为长春市的一大商圈,重庆路无比繁华,除了吸引前来购物的人们,还吸引了流浪乞讨人员白天寄身于此。60多岁的张老爷子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春他从家乡甘肃跑出来,已经在长春混迹大半年了。记者看见他时,他正衣衫单薄地盘坐在路边,旁边摆放着一个脏兮兮的空碗,里面有几个面值不同的纸币和硬币。

当救助站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情况时,老爷子端起碗就要走。工作人员忙上前劝说:“外边太冷了,跟我们回救助站吧,里面暖和些,还可以买张车票送你回家。”不料,老爷子却很不愿意。当工作人员想拿件棉大衣给他时,他连说“不要不要”,随后快步离开。

语出惊人

老汉称带着乡亲们出来“创收”

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老爷子来自甘肃米县,有过小学六年文化的他还是他们村的会计。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不去救助站”时,老爷子摇摇头说:“那里又不能住一辈子,也不自由。去了救助站就会被送回家乡,我没赚到钱,不愿意回去。”随后,他语出惊人地表示,和他一起来长春乞讨的还有几个同乡,他离村前还和村长保证过,要带着乡亲们出来“创收”。随后,看到有人往垃圾桶扔了个瓶子,老爷子立即跑去捡出来,将空瓶扔进塑料袋。

数字

长春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八成为职业乞讨

12月份长春市气温骤降,为确保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长春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冬季主动救助活动。出动流动救助车5台,编成5个组,在城区商业区、繁华区和交通要道等地实施劝导救助。

一下午,记者跟着救助站工作人员分别在桂林路、重庆路对6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说,但无一人愿意接受救助到站内避寒,只有4人把棉大衣披在身上。对此救助站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他们透露,愿意接受救助的人员里,职业乞讨人员比较少。他们习惯靠乞讨或者捡垃圾为生,乞讨人员如果住到救助站,将会面临没有收入的问题,所以他们会送一些衣物、棉被、食物给他们过冬御寒。

据了解,长春市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来自外省,其中甘肃、黑龙江较多。这些流浪乞讨人员以职业乞讨居多,占总数的80%。工作人员救助时,偶尔还会被骂。

无奈

救助站不能对流浪者强制救助

长春市救助管理站是全国的先进单位,能容纳近300人,其中能容纳未成年80人,这里设施齐全,有室内卫生间。救助站尽量为流浪人员提供了家一样的温暖和关照,可是没有几个职业乞讨者“领情”。

丁士波告诉记者:“我们遭遇到的难题就是,自愿来的基本上不符合民政部规定的救助范围,而我们真正想送走的流浪者又不愿意到救助站来,我们也不能强制遣送。但是城市的流浪者又常遭到市民质疑,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很无奈。”

丁士波介绍,长春市救助管理站并没有执法权,所以只能在救助过程中,发现患病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对职业乞讨者进行教育和劝离,对被操纵被胁迫被利诱的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及时报请公安部门实施解救和保护。

“那么对于不愿回家的流浪者,对城市确实造成一定影响的,该如何解决呢?”记者询问。“救助站只能是接受主动要求救助的人员,而这些流浪者是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对于这样的流浪者,救助站不能强制救助。”丁士波表示,“救助站只有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统一行动,对流浪者进行整治。”

丁志波表示,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工作,可以依托社区形成流浪者救助网络。对该区域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摸底和了解情况,再由社区将流浪者交接给救助管理站,从而形成覆盖全市的救助网络。

建议

建立救助联动体制从根上解决问题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丹表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问题一直是全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长期、复杂的问题,涉及社会稳定、城市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显得更加必要。

“当今社会仍需要救助站的存在,对于真正有困难的人群,其能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曾丹表示,救助工作应该加强民政、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协调,而当地政府也应配合,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在保障工作都做好的情况下,如果流浪人员执意外出行乞,相关部门可采取一定的束缚手段,避免广大市民的善心被骗取。

“目前,对流浪人员的救助途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实对于不想返乡,又有劳动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也可以采用培训和安置的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可以多联合技能学校,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可以将他们安置到街道、社区,或者社会福利机构,让他们自力更生,这样才有利于让这些未成年人真正回归社会。”曾丹说,救助弱势群体本是一项复杂且长远的问题,接受临时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建立一个救助联动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流浪人员的归属问题。

城市晚报 记者 郭美佳 李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