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 走出“双8增长”曲线

18.12.2017  17:30

  冬日里的北国春城,气温已降至-20℃。然而,在朝阳讯飞AI双创基地、兴隆综保区服务大厅、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二楼智能招聘大厅……却是暖意浓浓,一片忙碌景象。

  这是长春经济繁荣发展的缩影。

  GDP完成4262.9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7.5亿元,增长8.2%——前三季度,长春经济运行走出“双8增长”曲线,增速居东北四市之首。今年,长春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实现了工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何其艰难?进入新时代,长春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时代考题,奋楫争先,书写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发展动力转换”的“长春答案”。

   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变“一柱擎天”为“多极支撑

  当代号JT-RBT-01的机器人“”起毛笔“”出遒劲有力的大字时,在场的人振奋不已。“这个机器人是自主研发的,比进口能便宜30%-40%。”吉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轩介绍说,集团计划明年每个工厂都设上示范线,两年后全部变成智能工厂,同时致力于降低成本,开展“轻量化”研发。

  由国企改制10年来,吉通公司演绎出一个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精彩故事,更折射出长春市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巨大变化。

  为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和支柱产业高端化,近年来,长春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破汽车产业“一柱擎天”的格局,积极构建“3+6”产业体系——

  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制造业齐头并进。一汽EA211发动机、奥迪Q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长客股份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泰国正大、旺旺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正向精深加工拓展。

  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光电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前10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超过规上工业3.1个百分点,完成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7.8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5.9%。

  如今,全市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升级已显成效。今年1至10月,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8452.4亿元,同比增长9.9%;累计实现增加值2161.3亿元,同比增长9.4%。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变“传统制造”为“智能制造

  从北京到香港、从巴西的保利斯塔纳到西班牙的埃尔瓦什……戴上3D眼镜,“吉林一号”传回的高清立体“地球自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坐观天下”。

  今年11月21日,“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成功发射,使视频卫星的处理能力由过去的4小时提升到15分钟。据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韦树波介绍,企业快速发展和政府扶持密不可分——长春新区给了5000万元奖励资金。

  近年来,长春市加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科技创新企业制定多种优惠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

  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设立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对认定为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支持,并打破常规,全年组织开展两次认定,投入科技资金2600多万元。今年,共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7户,总数增长到433户;认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61户,总数增长到665户。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推进“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北湖科技园“两大载体”,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中心、公共科技服务中心“三类中心”,以及光电子、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八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使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每年集中支持10个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产业光电、长光辰芯、金赛药业等一批科技企业成长为国内同行业排头兵。

  此外,长春市还不断完善涵盖资源汇聚、供需链接、服务撮合、技术交易、成果转化五大功能的科技大市场,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下,长春大地科技创新热潮加速涌动,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科技创新项目陆续诞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