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共长春支部建立90周年:坚守初心 振兴吉林

17.10.2016  22: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郑重地提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长春支部建立90周年。回首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大地的光辉历程,展望吉林振兴发展的未来,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不忘过去,坚守初心,方能继续前行,实现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      一、上世纪20年代,吉林处在奉系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批产业工人和青年学生深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反帝爱国热情高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受党组织派遣,不断有党团员汇集于白山松水之间,秘密开展建党工作。恽代贤、刘旷达、楚图南、杜继曾等,他们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为己任,舍弃学业,成就大业;舍弃亲人,唤起民众;舍弃家庭,拯救国家。他们把共产党的理论和主张带进校园、送进工厂,为吉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党在吉林省的革命活动,是从1921年开始的。五四时期著名的学生领袖、中共早期党员、周恩来的同窗好友马骏,从1921年至1924年,经常往来于哈尔滨、吉林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吉林省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24年9月,他应聘到吉林市毓文中学以英文教员兼训育主任的身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4年8月,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派遣共产党员张锦春来长春从事党的通讯和联络工作。在奉系军阀的严密控制和日本特务横行的白色恐怖之中,张锦春在吉黑邮务管理局二道沟邮局(今长春市宽城区一心街12号)建立起党的秘密通讯站,用“弓长之”做联系代号,秘密开展革命活动。通讯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党中央与哈尔滨党组之间的联络;收发、传递党的文件和信件;宣传组织群众,秘密发展党员;接送中央赴东北或苏联的过往同志。张锦春首先发展了本局拣信员安贫入党。安贫利用职务之便秘密地把寄给“弓长之”的信,单拣出来,直接交给张锦春,张锦春再巧妙地将这些信件及时送达到指定地点。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马骏、刘旷达等共产党员及韩桂琴、韩守本、萧丹峰等进步学生的组织领导下,掀起了吉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二师”国文教师刘旷达1926年暑假期间,在长春召开的中日教育家大会上,与鼓吹西洋文明、散布改良主义言论的人进行论战,捍卫马克思主义,震动了关外教育界,许多进步知识分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过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和进步教师的启迪,一大批进步青年迅速成长起来。张锦春按照北满地委的指示,又先后发展了省立二师学生韩守本和王溱入党。不久,韩守本受党的委托,在“二师”建立了第二个通讯站。1926年9月,张锦春和韩守本根据北满地委的指示,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和省立二师通讯站为基础,成立了中共长春支部。支部机关设在省立二师(今南关区树勋小学),韩守本任书记,成员有张锦春、刘旷达、王溱等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10月,根据上级指示,改为中共长春特别支部(简称长春特支),划归中央直接领导。长春特支的建立,标志着长春地区有了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揭开了长春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新篇章。      二、中共长春特支成立后,根据北满地委确定的在工厂、学校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指示,特支成员及共产党员们深入工厂、农村和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和党的主张,推动长春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传播马列主义。受上级党组织派遣来东北开辟党的秘密工作的楚图南,沿着松花江畔进行革命的垦荒播火工作,吉林省有名的中等学校省立一师、省立一中、省立五中、省立二师都留下他的足迹。他每到一个学校,都借讲授社会历史的机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宣传新文化、新文学,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省立二师共产党员郑健(郑康)及孙肃先、姜宝鼎、盛宝昌、傅昆元、方秀春、黄受天、于克(于仲云)等一批进步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在后来吉林省和全国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领导学生运动。在共产党员刘旷达和韩守本等人的领导下,在长春的省立二师创办《吉林二师周刊》,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被称为“东省刊物明灯”。当时省立二师校长张器詹压制学生运动,不准学生谈论国事,密告学生赤化:不准教师倡导爱国运动和反日言论,禁止传播进步思想,辞退进步教师;贪污克扣学生的伙食费,与学监狼狈为奸,克扣教员薪水,增缴学生杂费,收买劣生,用吞蚀的公款在老家敦化县购买私田。这些丑恶行径,引起学生的激愤。1926年9月下旬,在韩守本的领导下,发动全校学生举行罢课,开展了驱逐张器詹的斗争。他们闯进校长室,夺取校印,割断电话线,封锁事务室。省教育厅被迫撤换了校长,“二师”学潮取得胜利。在中共长春特支的领导下,“二师”先后撵走3个反动校长,“二师”被进步学生誉为“学生运动的大本营”,成为当时全省革命的摇篮。      组织工人罢工。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和现代产业的形成,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多次进行罢工。为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共北满地委派共产党员到中东路机修工人中,先后领导吉长铁路长春段百余名工人、长春站日资国际运输会社250名装卸工人为增加工资、争取公平待遇而进行罢工。此外,还多次组织煤矿、织染、面粉、烧锅、成衣等行业工人,为抗议物价上涨和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随着党的影响不断扩大和党的领导日益加强,广大工人提高了阶级觉悟和斗争的积极性。工人的罢工斗争开始从谋求自身利益的经济斗争,逐渐发展成为直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压迫的政治斗争。      实施国共合作。根据中共三大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和北满地委的指示,共产党员张锦春、刘旷达、韩守本等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开始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中共长春支部成立后,长春的国民党员在共产党员帮助下,建立了国民党长春市临时党部和吉林省党部,创办《关外》月刊作为国民党长春市临时党部的机关刊物。因日本特务告密,该刊还没有出印刷厂就被奉系军阀当局查禁没收,赵尚志和韩守本也先后被捕入狱,中共长春特支遭到破坏,国共合作也随之停止。但是,当时共产党员帮助国民党所做的发展党员、宣传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等工作,为唤醒民众推动吉林地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推动组织发展。长春特支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北满地委赞誉为“最有力量”的支部。即使在中共长春特支主要领导人被捕或调离后,特支被迫停止活动的情况下,一些共产党人依然坚持同人民一道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们在吉长铁路和宽城子车站工人群众中,开展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组织和指导工人运动工作,为长春党组织的迅速恢复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聚集力量,奠定了基础。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组织有135个支部,拥有党员近千人,占整个东北地区党员的半数左右。以此为基础,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吉林省、地、县各级党的领导机构基本健全,党员从1926年的5人,发展到7万余人。      三、中共长春支部走过的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重温吉林建党史,理解其奋斗,明白其大道,探索其规律,目的是启示当下,引领未来。      坚定信仰、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传承。人无信仰,灵魂就没有归宿,精神就没有支柱,行动更无动力。吉林共产党人面对白色恐怖不怕牺牲、不畏艰险。韩守本被捕后因受重刑,淋巴节溃烂流浓冒血,他从不呻吟,当刑场“陪决”回来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回我算尝到死是什么滋味了,以后更不怕死了”。正因为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党的组织才不断发展壮大,党和人民的事业才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吉林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无不折射着不怕牺牲精神的光芒。      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具有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政治本色。1929年,牛嗣玉和张甦生夫妇被党组织派到长春开展党的工作,由于与接头人失去联系,经费用完、大女儿因病没钱医治而死去,张甦生带着小女儿沿街乞讨维持生计,但是,他们仍坚持寻找机会开展工作,很快组织建立了长春油坊特别支部。党要取信于民,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大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战胜前进中的艰难困苦,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最大的力量。      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机所在。使命呼唤担当,目标意味责任。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发展壮大及其历史贡献,不断昭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使命传承,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生机活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全省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苦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实施“三个五”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相信在新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会在吉林大地上带领全省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执笔人:王艳梅)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