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积极探索具有长春特色粮食安全道路
今年10月16日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努力实现零饥饿”。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稳则天下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指出,东北地区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字字千钧,别有深意。作为产粮大市,长春市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长春市紧紧围绕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锐意进取,深入打造长春粮食品牌,全面加强粮食购销,强化成品粮油质量监管,进一步落实全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强监管——筑牢粮食安全“防火墙”
保障粮食安全,只有做好粮食流通监督管理,才能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长春市始终把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作为落实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监督,保证了区域内粮食流通的有序进行和粮油价格的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强化应急储备成品粮油管理
加强应急储备成品粮油管理工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为保障应急状态下政府调得动、用得上,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应急储备成品粮油管理办法》。按照储粮于企、保证规模的原则,实行“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承储”的管理方式。在日常情况下不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粮油权属于企业,在保持合同规定的应急储备规模的前提下,企业自行轮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对预购应急储备粮油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管。当应急发生时,企业必须按预购合同规定的数量和质量为政府提供成品粮油。
今年,长春市粮食局与应急承储企业签订了可满足全市城区10天基本供应量的粮油应急储备预购合同,为应急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长春市加强对应急成品粮油承储企业的管理,随时掌握承储企业的库存情况和经营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调整,确保应急工作不出现偏差。
细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战略引领新实践,今年以来,长春市实施多项举措强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严格规范秋粮收购市场。结合粮食收储实际,长春市粮食局突出粮食收购政策宣传,突出重点开展检查。通过“双随机”形式抽取25家粮食企业,采取走访售粮者、查看收购码单,现场扦样,现场检测等方式,将检查结果在吉林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公布。
——加强督导,保证政策性粮食储存安全、出库顺畅。为做好临储粮日常监管和出库监管工作,采取监管员驻点监管、局机关巡查的方式,使各承储企业能够严格遵守国家临储粮出库有关规定及粮油批发市场交易规则,及时组织出库。
——确保玉米、大豆加工企业奖补政策有序落实。制定《长春市玉米、大豆加工企业财政补贴政策监管工作方案》,同时依此开展监督检查,规范企业从玉米(大豆)收购、储存、加工、出库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健全盐业管理体制。健全机构,顺利完成了与原盐业管理局职责交接,同省盐务局和各县(市)区盐务局建立起了沟通网络,盐业执法工作顺利启动。
扎实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国务院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事权与责任方面建立的一项制度。在日常工作中,长春市依照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在全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中,名列前茅。
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内容之一。在每年的粮食收购工作中,长春市都从保护农民利益和支持企业发展出发,密切关注粮食市场行情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了全市粮食收购形势平稳顺利。通过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帮助企业协调收购资金,积极利用全省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妥善解决部分收购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市粮食局还指导县(市)区有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开办粮食银行业务,为农民代烘干、代储存,既节省企业资金,又解决了农民储存条件不好,保管不当的问题。
保质量——科学收储打造“长春好粮油”
“新粮仓通风防霉变,还能防鼠防虫,让苞米质量更好了,也能卖上价了!”秋收时节,九台区九郊街道吴家店村的农家院里,一座座科学储粮仓引人注目。看着科学储粮仓里金灿灿的玉米,农民们脸上的笑容分外灿烂。
沉甸甸的粮食,凝聚着国家政策的甘霖和农民的汗水。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粮食“购、销、储、运、加”这条主线,长春市全面加强粮食质量管理,确保粮食安全。
18万套科学储粮仓严把粮食入口关
“长春市每年由于‘地趴粮’等因素都会造成一定的粮食损失,这种损失分散在千家万户,往往不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统计起来的数字却很惊人。所以一定要科学储粮,减少损失,提升粮食品质,增加收入。”粮食收获至入库前是粮食霉变易发多发期,农户庭院储粮是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秋收后,粮食仓储管理人员走进各地农村,检查指导农户安全储粮工作。
从2009年开始,长春市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共投入资金7.13亿元,共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18万套,可储粮160万吨,有效地保证了收获初期粮食质量安全。同时,长春市积极加强粮食安全卫生监测工作。粮食收获初期,按照当年粮食产量确定抽样批次,抽取范围覆盖全市,对水分大、质量不好的粮食,及时提醒和督促农户早日降水销售,并指导农户安全储粮。
4007万吨国家粮食无一出现储存安全事故
国家《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规定,入仓粮食水分要严格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否则极易发生坏粮。为此,长春市严把关口,确保入仓粮食安全。粮食部门每年在收购前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对新收获的粮食进行粮情粮质检测、真菌毒素等卫生安全项目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粮食收购入库环节,长春市建立市、县粮食部门,粮食收储企业检验室三级粮食质量监测网络。严格要求收储企业采用烘干机烘干、场地人工晾晒、机械通风降水等方法,将原粮的水分严格控制在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以下,方可入仓,并按照种类、等级、收获年度进行储藏。长春市还加大了对粮库设施的投资力度,新建现代化的新粮仓300多个,增加仓容174万吨,全市仓容总量达到2300万吨,极大增强了粮食的储存能力,实现仓好粮安。
近三年长春市共收储国家粮食4007万吨,无一出现因水分超标而引发的粮食储存安全事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粮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97%以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证居民吃上放心粮油,是服务百姓、服务民生的民心工程。
从2012年开始,长春市进一步加强全市成品粮油质量检验监测工作,以节假日为重点时期,将粮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经营的粮油确定为重点抽检对象,加强粮油市场监管,维护了全市成品粮油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了成品粮油质量安全。
几年来,长春市全市成品粮油质量检验监测项目逐年增加,由原来单一的理化指标扩展增加了重金属、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等。抽检数量逐年提高,从2012年抽检300个批次增加到目前每年抽检1000个批次。抽检覆盖面逐年扩大,由原来的城区抽检扩展到县(区)和城乡接合部,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粮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由原来的95%提高到现在的97%以上,保证了城乡居民的粮油消费安全。
打品牌——“长春粮食”闯出一片天
肥沃的黑土地,勤劳的劳动者,先进的品种和技术,培育出了优质粮食。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管,让长春粮食品质再上新台阶。
如何推动优质的长春粮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长春市首先从大米开始破题。
米饭,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一碗米饭,一头连着黑土地的千里稻香,一头连着餐桌上的万家灯火。
今天,您在国内很多城市超市的货架上,都会很容易找到长春大米的身影。长春大米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了长春市一张闪亮的“白金名片”。
短短几年时间,长春大米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香飘全国的背后,是长春市深入开展长春大米品牌建设工作结出的硕果,并借助这张“白金名片”,在全国打响了长春粮食品牌。
主动出击,提升品牌认知度
长春大米的品牌创建工作始于2014年。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市粮食局依照“品种优质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品牌名牌化、产品高端化”的六化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政企联动、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地域品牌等手段,有效提高了长春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我市水稻产业的发展。
从西子湖畔的杭州到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从渤海明珠天津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从“天府之国”成都到六朝古都南京……为了擦亮“白金名片”,长春大米面向全国,主动出击。几年来,长春市在全国26个城市组织了60余项宣传推介活动,提升长春大米市场认知度。随着宣传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长春大米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于2015年8月授予长春市“中国优质粳米之都”称号,于2017年8月授予德惠市“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称号。榆树市、九台区分别成功注册了“榆树大米”、“九台贡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瞄准市场,构建全新销售网络
随着长春大米品牌认知度的提高,长春市狠抓销售落地。通过企业创新、政府推动,初步形成了多模式销售,完善了长春大米销售网络。长春大米直营店是企业对外宣传品牌形象的窗口,也是长春大米的落地广告。目前长春大米在杭州、成都、福州等城市已建立22个直营店和上千个直营专柜,有效提升了长春大米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互联网+”,让长春大米“走”得更远。目前全市“米管家”“碧江雪玉”“水清清”“吉田”等10余个长春大米代表品牌已入驻大型电商平台,并积极开展“私人订制”业务,林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兴业银行签订了50公顷绿色大米私人订制合同,让消费者直接参与水稻生产全过程,提前锁定服务和收益,有效延长了水稻产业链。
跨界合作,创新了长春大米销售模式。“林江农业”的“水清清”大米进入中粮集团销售网络,并与广州、深圳、青岛的高档社区物业公司合作,在小区内投放200台现磨米机,提供新鲜的长春大米;“松江佰顺米业”引进国有战略合作伙伴,与北京中石化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进入中石化的销售网络;君菲集团与北京中石化进行合作,“金米”牌大米进入35家中石化“易捷”便利店进行销售……通过拓宽销售渠道,长春大米销量逐年增加,并形成了自己的主销区市场。
强化内在,建立可追溯体系
根据本地水稻品种优势及国内外优质稻米发展趋势,长春市目前培育形成了长春大米“小粒化”发展方向。为强化“长春大米”品牌内在品质,长春市成立了大米协会,吸收65家优秀企业成为会员,引导企业逐步实现统一育种、耕种、施肥、栽培、收购。长春市还逐步建立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今年有18户会员企业安装了质量可追溯体系的终端设备,实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有力推动了全市稻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长春大米品牌建设工作力度。”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春市将继续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帮助企业完善销售网络,探索创新销售模式,开展长春大米地理标志申报工作,扶持壮大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水稻产业发展。同时,加强长春玉米品牌宣传,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长春粮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