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长春市最早使用电话暖气的建筑将修缮

06.05.2016  11:33

博物馆的建筑搭起了脚手架

请原谅我们在标题里卖了个关子。不过,您可以借机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中国人在 长春 最早使用电灯、电话、暖气的建筑是哪座?

根据资料记载,这些纪录属于位于亚泰大街光复路附近的长春“道台衙门”,如今的长春道台衙门博物馆。

也许您对这里并不太了解,也不怪您,因为在2010年之后,这里曾长期停止对外开放。

五一”期间,长春市民刘女士乘车路过这里时,发现有机械正在拆除门楼两边的建筑,里面的大堂也搭了脚手架。

是要修还是要拆呢?”出于对家乡城市建筑的关心,刘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带着这个问题,昨天上午,新文化记者进行了探访。远远的,可以看到整个博物馆已经被彩钢板围了起来,一块警示牌上写着:“此处危险,请勿靠近,墙皮脱落。

站在门口,远远可以看到里面正在施工,一些建筑废弃物放置在门楼两侧。保安说,目前只有一些工人在干一些零活,大批工人还没有进驻。

记者联系了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她表示,这里确实要进行修缮,博物馆会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详细情况。

长春道台衙门博物馆是长春市内目前保存最早的清末建筑之一。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自清朝光绪末年开始,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大,各地方处理事务越来越棘手。清政府被迫对东北的官制进行改革,增加了“”的设置,主管各地的关税、外事交涉、开埠等事务。长春的道台衙门,也由此而产生。

道台衙门”整个建筑群为青灰色砖瓦水泥结构,西洋风格,主要建筑为门楼、大堂、二堂和衙署长官的起居室。衙署建筑布局不同于中国传统官衙坐北朝南的旧制,而是依据街路地形,坐西朝东。

这组建筑群曾经历过多次整修。根据介绍,建筑群在建设之初,设计外形好似一柄巨斧,头在北,柄朝南,斧刃向西,指向日本桥。一种推断认为,这种设计意在抵御日益南侵的日本“满铁附属地”。新文化记者 艾灵

■百年回望

1908年

清政府设立“道台衙门”,初名 吉林 西路兵备道

1914年

改为吉长道尹公署,是当时设立在长春的最高官府

1932年

溥仪在这里举行“就职典礼”,就任伪满洲国“执政”。此后,这座建筑群先后被作为伪满“国务院”、“参议府”、“外交部”、“法制局”等使用

1945年

日本投降后,这里成为国民党新一军炮团驻地

1950年

从1950年起,这里先后由东北电信修配厂、邮电器材厂、邮电部长春电话设备厂元件分厂使用

2002年

改造成“长春市道台府展览馆

2010年

建筑群被鉴定为危房,暂停开放

2011年

建筑群被划归长春市地方志编委会,用于建设长春方志馆,并于2012年成立了长春方志馆(长春道台衙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