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儿科医生现状调查 医生数量到底缺不缺

15.03.2016  13:03

儿科医生荒”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状况。今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较大缺口。

 

全面两孩”时代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儿科医生,面对着的是激增的新生儿群体。“儿科医生荒”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走出的困境和死结。

 

2月19日,星期五,吉大一院门诊楼2楼。

 

早上8点钟,扶梯上接连涌进前来就医的孩子和家长,挂号窗口前排成的长队有增无减。

 

一个孩子尖锐的哭叫声像精准的报时器,宣告这个全省最大的儿科门诊开诊。随即,声音像炸裂的“声弹”引爆了本就喧嚣的候诊区,接二连三的啼哭声、喊叫声此起彼伏。

 

家长们手足无措,年轻的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人体摇篮有节奏地摇来晃去;满头大汗的爸爸嘴角里挤出的笑容无法掩饰内心的焦急,晃动着手里各种奇葩“玩具”,车钥匙、饮料吸管、手机音乐,甚至连手指头都成了他们安抚孩子的“武器”,但却无济于事;隔辈的老人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乱了分寸,焦虑、束手无策,在相互责备声中翘首等待诊室里传来的就诊信息。

 

俩患儿

 

从家到省城的奔波路

 

6号诊室,小儿消化内科主任王朝霞又一次进入到战争般的坐诊工作中。

 

佀健宇,8个月大男孩,身患黄疸。(注:佀音四)

 

2月19日一大早,郑有红夫妇再次带着发烧的佀健宇从长岭奔波到长春,排到王朝霞的门诊号,顺利入院。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光是到长春的路费,我们就花了3000多块钱了。”郑有红说,这次回去,她和爱人决定买一辆小轿车,“主要是带孩子到长春看病方便,平时在家也能用。

 

从孩子出生,郑有红就没在长岭甚至松原的医院给孩子看过病,孩子身体出现状况,吃药不见好,就马上往长春跑,“大人看病咋的都行,可孩子有病了可不敢到县里的医院去。我儿子这种病,要是在我们那小地方的医院,八成是要被耽误了的。

 

明明(化名),18个月大的男孩,身高83厘米,体重22斤,患炎症性肠病。

 

明明的父母都在南京工作,孩子每次头疼脑热或感冒发烧,爷爷奶奶就要从梨树把孩子带到长春来找王朝霞。

 

这个孩子的病,很长时间里都要依靠药物治疗,可能是几年、十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但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将来也有治愈的可能。”王朝霞的明确告知让明明的爷爷奶奶心生愁绪。

 

走出诊室,奶奶抱着孩子去取药,爷爷背上行李,祖孙三人打算返回梨树。原本老两口是打算陪孩子住院治疗的,医生的话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病基本不需住院,但往返奔波是少不了的。

 

有点儿情况就得往长春跑,太不方便了。得跟孩子爸妈商量一下,看是他们回来,还是我们到长春租房,这孩子以后到医院的时候多着呐!”孩子的爷爷一声叹息。

 

一上午

 

57个孩子和1个医生

 

吉大一院规定:专家就诊号全天70个,上午45个,下午25个。

 

刚刚开诊,全天的就诊号就已经“清盘”。每周二、周五两天坐诊,王朝霞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她上午都会尽量提高效率,多看几个就诊号。

 

这个上午,就诊号排到57号。王朝霞中间接了个院领导的电话,时间30秒,挂断了4个电话,起身21次为孩子做腹部按压检查。其余时间她都在给57个孩子诊断、开方,时间最短3分钟,最长的7分钟。

 

其间,还有家长随时拿着化验单插队,每问诊一个孩子,王朝霞要和家长对话10句以上,家长的问题大到如何治疗,小到一日几餐吃什么。

 

中午12点20分,57个就诊号全看完了,距离下午到岗时间还有40分钟。王朝霞缓步走回办公室,简短回复了上午没接的几个电话,便不愿再多说一句。

 

她需要尽快搞定午饭,在下午1点,准时回到诊室的座位上。而候诊区里,仍能看到等着就诊的孩子和守护他们的家长。

 

这样的拥挤和忙碌,在长春多家医院的儿科诊室内重复着上映。

 

坐诊一天要看将近100个孩子。”吉大二院小儿诊疗中心主任张云峰说,目前吉大二院小儿诊疗中心的日门诊量为180到200人,每天白天两位医生坐诊,夜间减至一个。

 

而比门诊更忙碌的是新生儿科。100多个不那么健康的新生儿住在疗区,10位医生忙得“脚不沾地”。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新生儿科的医生根本没能休上完整假期,很多人都是除夕下午回家,初一一早就回到了医院。

 

除了忙碌和辛苦,还有纠纷。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儿童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儿童在面对病痛、不适、害怕等状况时,最大的应对就是哭。“孩子一哭,家长就不干了,总觉得医生是不是对孩子做了什么。”张云峰说,在侵入性操作,比如做骨穿腰穿,孩子会挣扎,往往要三四个医护人员才能完成,“跟打架似的,都累够呛。

 

儿科医生从哪来?内部调剂+外边“

 

吉大白求恩医学部的学生:儿科几乎从未出现在他们讨论的内容中。

 

皮壮今年30岁,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吉大一院小儿消化内科工作了快5年,现在是总住院医师。“当年报的是外科,没考上,被分到了儿科。”皮壮认为自己成为儿科医生,实际上是一种妥协的结果,起初他曾想过转科,但“儿科临床与其他成人科室的差异很大,转科的话需要完全重新学习,难度太高了”,在儿科工作的几年里,皮壮慢慢喜欢上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喜欢上了疗区里的孩子们。

 

与皮壮有类似想法的新医生群体不少,近几年吉大一院小儿消化科新进的医生,都是从其他科调剂而来。

 

吉大二院的情况类似,近年来新进的一个新生儿科医生,也是调剂而来。张云峰来到吉大二院,一直希望把二院儿科全面发展起来,但如今阻碍他的最主要就是医生的缺乏。

 

连续好几年,缺口都没补齐。去年更是一个报儿科的都没有。”张云峰说,院方为此也想过其他办法,比如面向全国的医学院校发出招聘启事,但收效甚微。

 

高晓觉(化名),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2013年毕业后入职吉大二院,两年实习期过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留在心仪的内科。“医院调剂我去辅助科室,我不想去。我等着2017年医院搬迁,到时候肯定很多科室都要招人。”高晓觉说,暂时还不想去儿科。

 

在吉大白求恩医学部的学生中,儿科也被选择性忽略。

 

李林雨是2010级本硕连读7年制的学生,即将面临着“选科”,在他心中,骨科和外科才是首选。大内科的几个科室可以备选,但儿科他从未考虑过。

 

据李林雨介绍,开始考虑选科时,同学们也会点评吉林大学几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和导师,但儿科几乎从未出现在他们讨论的内容中。“偶然说起,也是跟自称喜欢小孩的同学开玩笑:那你就去儿科吧!

 

与吉大几个医院有医学部学生“直供”不同,吉林省人民医院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

 

我们科现在7个医生,正式的只有5个,还有2个处在规培期间。”省医院儿科主任王颖说,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2014年年底,儿科仅剩下4个医生,最年轻的40岁。“跟网上说的一样,就差贴出告示,说儿科夜间停诊了。

 

后来通过跟院长的沟通,动用各种关系,终于在山西“”回了一个吉林籍的医生,然后又从别处要来了两个年轻医生。

 

王颖1990年毕业后进入省医院,那时该院儿科有10多位医生,但随着退休和调走,省医院儿科陷入“招不来也留不住”的恶性循环当中。“2010年以后,医院招人,儿科都没有人报名。”王颖说。

 

儿科医生为啥缺?医生说最主要是收入低“儿科要比其他主力科室的收入少一多半

 

纠纷多、压力大,最主要是收入低。这是多位儿科主任总结儿科医生缺乏的原因。

 

吕新桐29岁,一个新生孩子的母亲,刚到吉大一院小儿消化内科不到一年。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加上各种奖金,还不及在其他成人科室工作的同学收入的一半。

 

一开始是因为喜欢孩子,喜欢儿科这个临床专业,但真做了儿科医生,才知道其中的辛苦,还有些辛酸,真是有点儿后悔的感觉。”刚出生的孩子让她对儿科医生的责任态度发生了变化,“其他成人科室医生比较充足,对孕妇很照顾,不用上夜班。我怀孕时,一样要上夜班,因为儿科医生本来就很少,每个人的岗位都不可或缺。等孩子生下来,看到病房里的那些孩子,想起自己的宝贝,所有的埋怨就都不存在了。

 

在张云峰看来,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是“以药养医”,也就是把医疗机构推向了市场,让医疗机构自己去赚钱。

 

儿科因为其特殊性,用药量少,用药品类也有严格规定。而且除个别普通医疗设施之外,多数先进诊疗设备都不能用在儿童身上。用药少检查少,说白了就是给院里创造的收入少,自然自己的收入就少。”张云峰说。以吉大医学部来说,本硕连读需要7年,读博又需要3年,到了医院还需要3年的规培,十几年的学习成本终究要靠收入去补充。“也不能说学生现实,毕竟他要养家糊口。”张云峰认为,收入低是儿科招不来人的最重要原因。

 

张云峰同时认为,医学院校儿科专业的取消,也是儿科医生缺乏的原因。吉林大学1982年取消儿科专业,尽管儿科专业的学生最终进入儿科的也不多,“但毕竟这是保障儿科运行的基础。

 

王朝霞说,从医院建设的角度,“同一张病床,成人患者创造的效益要远远大于儿童,因此很多医院不设置儿科,或只设儿科门诊,没有儿科疗区,对儿科的投入缩减,这也造成了儿科医生减少的局面。

 

别说普通医生,就是包括我都不愿意留下。”吉大三院儿科主任赵学良今年53岁,30年前毕业于白求恩医大的儿科专业,“主要原因就是效益问题,同样的职称同样的工作年限,儿科要比其他主力科室的收入少了一多半。从穿着和车就能看出来。

 

儿科医生有多缺?看看这几家医院数据

 

我们科室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招到人了。

 

目前吉大二院两个普通儿科共有20个医生,发育儿科有2位医生,新生儿科有10位医生。而小儿重症科是“”在新生儿科下的,并没有专职医生。

 

按照一个医生比1.5个护士的医护比例来说,新生儿科至少还缺10个医生。”张云峰说,发育儿科至少还缺2个医生,普通儿科至少还缺3位医生。整个吉大二院儿科中心还缺少15个儿内科医生。

 

张云峰还打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小儿外科。“目前我们医院的儿外科手术,都是邀请中国医科大的医生来做。”张云峰说,条件允许,儿科诊疗中心下还将开设儿外科,这又需要3位儿外科医生。

 

综合起来,吉大二院儿科医生的缺口在18人以上。

 

在吉大一院,王朝霞所负责的小儿消化内科共有9名医生,32张病床,年出入院患者1万多人次,门诊二三万人次,也有着医生缺口。

 

小儿消化内科是吉大一院儿科16个儿科专业科室中的一个。从吉大一院得来的两组数据显示,16个儿科专业科室年门诊量39.4万人次,急诊量17万人次,16个科室共有床位558张,年出院患者2.42万人次;儿科医生共148人,而全院66个临床科室共2000多名医生,占全院24.2%的儿科临床科室配置的儿科医生数量仅占全院医生数量的7.4%。

 

这两组数据分别表明了吉大一院儿科的社会贡献度,和医疗力量实际配比之间的真实情况。

 

吉大三院儿科目前共有24位执业医生,其中2015年进4个,2014年进2个,2013年进1个。该院儿科病床80余张,日门诊量为百人左右。“去年招得多,规培回来就差不多了。”赵学良说。

 

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目前有7位医生,其中5位轮流值夜班,另外两位处于规培阶段。该院儿科有30张床位,每天基本都是40个患者住院,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正常来说,夜班急诊的医生第二天休息,但早晨还要去查房。“没办法,严重缺人啊。”王颖说,目前省医院至少缺少“一套人马”,也就是7位医生。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王静竹介绍,目前该科室共有9个医生,其中正式的7人,退休返聘的有2人。“我们科室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招到人了。”王静竹表示,至少还需要进2个医生。如果返聘的医生因为年纪原因不再续约,那就还需要再进人。

 

不仅是三甲级医院缺少儿科医生,长春市区一级的医院也面临同样状况。

 

长春市绿园区医院只设门诊,日门诊量为50人左右。“我们目前有5位医生,缺口为2人。”该院儿科主任刘晓丽说,2010年以后,绿园区医院招聘中,没有人报儿科。

 

儿科的兴衰

 

其实儿科并非始终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张云峰198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大,当时喜欢儿科的医生很多。“小孩病见效快,容易康复。(上世纪)90年代前,还是好科室。

 

在张云峰临毕业时,“当时还称医大一院的吉大一院”急需儿科医生,就进入学校提前招聘。“我出身农村,想着毕业后就能工作,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就进了儿科。”张云峰说,进入儿科之后,他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科室,“跟孩子接触多了,也会觉得年轻。

 

1990年进入省医院的王颖印象中,在医学生当中,多年以前就有“金眼科银外科,死都不去小儿科”的说法。尽管如此,她也见证了儿科的“辉煌”:那时儿科在省医院属大病房大门诊,上百张床位,将近20位医生。“现在只有30张床位,7个医生。”王颖说,“那时候还分小儿内科和小儿外科,后来小儿外科没人愿意干,就黄了,黄了十多年了。

 

在医疗体制市场化之初,儿科医生的收入,特别是奖金部分,与其他科室差别不大。几家医院儿科负责人的共同感受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以药养医、医生走穴等市场化表现,儿科医生荒开始显现。

 

王朝霞认为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问题:“首先是个人选择,我们那时选专业,考虑的是个人喜好和实现自身价值,而现在的年轻人考虑更多的是收入、社会地位和现实利益。吉大一院也是如此,能选择其他科的,绝对不会选择到儿科工作。

 

医院的办法

 

儿科医生紧缺,但实际工作还要开展,总不能真的停诊。为此各个医院都想了一些办法。

 

王朝霞介绍,近两年吉大一院儿科专业的发展一直在走上坡路,尽管儿科的经济效益贡献度在全院各临床科室中能力不高,但“社会贡献和为医院树立的良好影响力是一种隐性的价值体现”。吉大一院近两年发展儿科的出发点也正是出于这种隐性价值,而在对儿科资源配置的投入上,院方采取的办法是“从全院收益中拿出资金为儿科科室购置医疗设备,对儿科医生实行政策倾斜,参照全院奖金平均标准补贴儿科医生相对较少的奖金”,简单的一句话是“借成人科室,养儿科科室”,从而将儿科发展为最为细致的16个专业科室,其规模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一个县、区医院的整体规模。

 

吉大二院对于建设儿童疾病诊疗中心相当支持,张云峰介绍,每年吉大二院都会专门面向全社会招聘儿科医生,“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省医院的王颖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新聘的医生过了实习期后,优先考虑儿科医生进编制的事。

 

前段时间,有消息传出,国家卫计委正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据悉,国家卫计委已将此列为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这意味着从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

 

一边是家长疾呼儿科“看病难”,另一边是日益捉襟见肘的儿科资源。解决儿科医生紧缺的难题,靠恢复儿科专业和各医院的领导重视,真的能解决吗?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吉林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

 

我省儿科医生短缺现象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后是来自吉林省卫计委的一组数字,目前全省注册的执业医生为98753人,其中儿科医生为3405人。而吉林省内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9月份,登记的0~7岁的儿童为1128970人。对于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省卫计委并没有这方面的统计。

 

那么,问题来了。本报所调查的这些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儿科诊疗对象均是0-14岁的儿童,全国医学界对于儿科医生数字的统计也是每千名0-14岁的儿童的医生占有量。虽然省卫计委只有0~7岁的统计数字,但实际的问题是,对于各医院来说,他们在实际诊疗过程中面对的并不仅仅是0-7岁的孩子,或者说,0-7岁的儿童只是各医院在门诊和临床工作中面对的部分患者。如何判断吉林省内儿科医生是否短缺?全省对于儿科医生的培养和医疗水平,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文日炫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对于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源,文日炫的看法与各家医院儿科医生的看法基本一致。而如何改善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文日炫副处长认为,吉林大学第一、第二和中日联谊医院的儿科建设相对成熟,三家医院在儿科诊疗力量的培养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且为吉林省儿科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对于我省其他医院的儿科诊疗力量,省卫计委做了很多工作。2011年,省卫计委向国家争取了长春市儿童医院和吉林市儿童医院的建设各投入2000万元;而后,与省发改委联合又向国家发改委争取到了在辽源、白城、通化、四平等四地的综合医院各投入2000万元进行儿科诊疗项目建设。2012年,又向国家争取对全省42个县的综合医院各投入90万元,用于儿科诊疗建设。

 

文日炫介绍,对于儿科医生的培养,省卫计委也有具体的措施落地实施。“每年投入120万元,用于儿科转岗培训,鼓励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转岗到儿科工作,近两年,全省每年有80人成功转岗培训。”他同时也指出,“无论是转岗培训,还是执业资格考试,儿科的报名人数确实不多,国家从2015年开始,在执业医师考试时,对报名参加儿科医师和急诊科医师的考生进行加试,在人员准入上给予政策倾斜。

 

他表示,儿科医生短缺的现象是全国医疗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吉林省的整体情况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表现并不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儿科患者的就医需求。虽然我省只有0-7岁儿童的数字,但“通常来说,这个数字乘以2,基本可以反映出0-14岁儿童的数量,也就是220万左右,这样计算,全省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的数量大约是1.5左右,确实是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视力下降驾照被注销 老人为了开车竟然办假证
胡师傅今年63岁,驾驶证因为视力检验不合格被注销了,长春广播网
“幸福长春,温馨公园”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启动
    5月16日上午,长春市园林绿化局“幸福长春,长春广播网
“十三五”期间 长春市将建设50个综合性公园
  “十三五”期间,长春市将启动建设50个综合性公园,满足市民的绿色宜居需求。近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到2020年,在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我市区域绿道长度达到150公里,绕城高速绿化带新增3030.长春广播网
30省份真实购房难度大起底 吉林省排名第20位
按照长春市目前的商品住宅均价6530元/平方米的价格,对于都是工薪阶层的小李夫妇来说,每月两个人的工资加一起,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平方米的房子。5月12日,据易居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7.长春广播网
16日朝阳区部分区域停电 请用户提前做好准备
5月12日,记者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长春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