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大学生提案登上人民网 火了!

05.03.2015  12:51

近日,团中央联合人民网在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开展了“参政议政我先行”全国大学生模拟e提案线上征集活动。长春工业大学五名大学生提交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问题议题》,被人民网专栏作为e提案精品发布。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提案阅读量逾1400,遥遥领先,成为最火提案。“知道有人会关注,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提案倡议者李沅先4日接受新文化记者采访时说。

五个人一拍即合

地方高校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问题议题》由长春工业大学代表队提交,五名队员分别是:李沅先、张宸、王鑫、徐敬涵、杜鹤天普。“几位同学也都是学生骨干,平时就是那种关注时事的人。李沅先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是他最先发起的。”学校团委组织部部长邵捷说,邵捷也是这个提案的指导老师。

李沅先是长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三的学生,3月1日他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消息。“无意中发现,看到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该做点儿什么。”李沅先说。随后,他在自己的微信群中组了一个群聊,起名叫“长春工业大学提案小分队”,并从好友中拽过了四个人。分别是会计专业的张宸、数字媒体专业的徐敬涵、化学工程与工业专业的王鑫、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杜鹤天普。

他在群聊里转发了人民网的网页,五个人一拍即合,纷纷表示要试一试。

议题有争执 老师来“裁决

大家说干就干,一个上午的时间,五个人各自进行调查,中午的时候每个人提出了两个议题。广电总局对于电视剧的播放应当加强审查力度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加强的问题、交通道路问题、高校食堂改善问题、大学课程设置问题等等,大家说的都和生活息息相关。“中午饭的时间都到了,没人去吃饭。”王鑫说。

李沅先也提交了两个议题,一个是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另外一个是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的议题。“我有很多十分优秀的大四的师哥、师姐,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我今年大三了,估计也要马上面临这种情况了。”说到议题的初衷,李沅先说。

我当时看到这个议题就觉得眼前一亮,以前在报纸和新闻上也看过各种‘两会’,不记得有人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而且离我们还这么近。”徐敬涵说。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觉得这对于学校的名声有影响,大家就议题确定的问题争执不下。最终是邵捷老师做了“裁决”:“我觉得这个议题很好,不像常规的议题那么的高大上,十分‘接地气’。最重要的是,这是地方大学面临的实际情况,而且不止我们一家,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地方高校都有面临着相同的‘遭遇’,涉及面广,可行。

1200多字写了一夜

为了在短时间内进行相对详尽的调查,大家分工明确。每个人要调查出六位地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六位大四学生有三位女性、三位男性。五位成员分散在五个城市,大家用最快的时间找到了相应的人选,并做了调查。

除了实际调查外,大家查找了10家大型国企近五年的招聘要求,询问了五家地方高校就业处的老师,详细地了解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受到的种种限制。“调查完之后,我们想要写好提案的想法更加强烈了,因为有好多地方大学的学生都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提案,让更多人关注这件事。”李沅先说。

完成这些调查已经是晚上10点了,大家各自匆匆地吃过饭之后,通过电话、微信讨论提案。“1200多个字,我们整整写了一夜,反复修改了7遍,好久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这么兴奋过了。”王鑫说。

希望我们曲高但和不寡

3月2日6时,提案最终完成,李沅先急不可耐地将完成稿发送给了邵捷老师。经过润色和修改,10点,李沅先将提案提交给人民网。

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大学生们了解两会。我们总是觉得国家的相关政策离我们很远,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哪个人能离开大的环境、大的政策呢?了解这些之后,对于个人的成长以及未来的规划有很大的益处。”李沅先说。

优秀的提案最终会提交给全国政协,你觉得你们的可能性有多大?”新文化记者问。

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希望,我们队员正在准备答辩。希望能有好成绩,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时事政治,关注民生大事,希望我们曲高但和不寡。

附提案(部分)

提案内容:

部分大型国企在招聘的时候,明确只招收“985”、“211”工程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于那些非“985”、“211”工程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不予考虑。用毕业学校来衡量毕业生的综合业务水平和能力。

解决方案:

1.教育部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大型国企不招收非“985”、“211”工程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问题。

2.针对企业过于追求“985”、“211”学校的现象,建议建立专业资格认证机制。

3.积极鼓励国企从普通高校吸收血液,善于从地方大学发现人才。

4.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就业市场公平发展,在财政、税收、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新文化记者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