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宽城:改革增幸福 发展惠民生

17.10.2017  07:36

2017年“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

蔬菜种植标准化技术宣传培训班现场

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暨和谐劳动关系“暖心行动”宣传

宽城区中学生趣味运动会

72中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宽城区公共卫生服务活动

祥祉圆养老院为老人进行康复治疗

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吴亚琴帮助老人缝被子

宽城区祥祉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调研时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三五”时期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带着感情帮群众解决问题。”正是围绕这一理念,长春市宽城区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市委、市政府“暖流计划”行动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发展和民生的关系,既立足当前、积极作为,又谋划长远、量力而行,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关心事做起,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全区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回眸宽城区民生事业发展成就,一件件惠民之举汇聚民心,一份份民生礼包装满幸福:

  ——创新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以树立“大质量观”为核心,通过围绕“均衡”和“质量”两条主线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从“有学上”升级为“上好学”。同时,通过“三步走”战略,即:依托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实现区域教育的初步均衡;依托“四片两带”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项目,促进区域教育的基本均衡;依托“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项目,追求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最终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全力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全区将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通过实施“暖流计划”、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花心思、下气力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并制定了多项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的政策。截至目前,今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2769个。

  ——突出保障居民健康。全区已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对健康的基本服务,同时探索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生的治疗。

  ——着力解决养老热点。全区将突出解决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问题,通过示范带动、项目驱动、借力推动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增加全区居家养老机构数量。2017年全区新增养老机构4家,新增床位5060个。

  ……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民生的改善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是开启社会活力的钥匙;不仅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需求的力举,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条件。如今,宽城区正在全省加快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长春市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矢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不断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砥砺奋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衡量一项民生工程是不是民心工程,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符合老百姓的意愿,有利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当前,长春市宽城区正在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对教育、医疗、就业和居家养老等方面服务的提升,兜住“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让群众真正获得幸福感和获得感。

  放大格局 放宽视野 放逐梦想

  学有优教,把优质学校建在百姓家门口

  改善民生,教育优先。宽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服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优先推进,逐渐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融合;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各具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办学格局,让老城教育走出了一条“均衡化、内涵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以教育惠民,让宽城百姓更多更好地共享区域发展成果。

  今年,宽城区提出以树立“大质量观”为“十三五”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紧紧围绕“均衡”和“质量”两条主线,通过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师资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教育内涵,将硬件做实、软件做优、核心要件做活,通过公平与质量的合流,不断增强宽城教育的综合实力,使全区整体生源以每年10%的增幅递涨。仅2017年,全区就新增教育网点4个,新增学位近2000个,不仅及时满足了宽城百姓的教育需求,更是实现了宽城学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升级。

  在聚焦提升区域教育的“均衡度”方面,全区积极采取资源优化、机制建设、项目改革等实践探索,通过采取“标准化+机制化”建设模式,软硬兼施、内外兼修,实现了“建在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一所优质一所”的目标。2009年至今,全区共投入1.5亿元提升教育教学装备,实现全区班班通数字化教学一体机全覆盖,录播教室配备率达60%,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10:1,铺设教育专网,完成数据和网管两大中心建设,完成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两大平台建设,实现端、网、云现代化教育环境的信息化架构;新改扩建学校16所,7所学校正在建设中,有效缓解了人口密集地区学龄儿童入学压力,破解了“二元”结构带来的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同时,建立了“多渠道引入、多维度流动、多方面激励”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以“辅助薄弱边远”和“改善教师结构”为基本原则的“局调、片管、校用”的教师流动机制,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以“五全保障”为招生工作机制,全面实现免试就近入学的目标。

  在保证教育公平性方面,宽城区首先实施了“一体化+集群化”共同体发展模式,由个体的自我发展、强弱的差异发展、城乡的二元发展向实现一体化、融合化、集优化发展转变。全区通过“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城校带村校”的发展策略,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提升、自主发展”的目标,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四片两带”六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学区化管理,实现校际标杆共进,互惠共赢的捆绑联动,让孩子不论身在宽城何处地域,都能享受到大学区优质资源和教育服务;通过上下融通的“融合引领型共同体”和“草根联结型”共同体,让完全自发结盟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抱团取暖、携手提升,并为他们铺设了发展的快速路。同时,为了进一步扩优增强,让每一所起点不同、积淀不同的学校,自主创建特色、打造品牌,宽城区将“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度”的总课题,通过“五个一”工程,充分激活了学校发展的主体意识、活力和能力,让每一所学校都能自主发展、特色鲜明。

  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宽城区激发办学活力,探索机制创新,拟定了《宽城区校长队伍建设意见》,开展“五型校长”创建活动,激发校长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并实施“优师计划”,建立“师德师风红线15条”和“校级领导财务红线30条”高压政策,扬抑同步、疏堵结合,不断提升师德建设基准线。

  同时,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宽城区采取“内升外引”策略,通过“三名工程”实现本土学校的改造升级;通过创建UGS办学模式、引进教育集团智库和名校实体进驻等多种方式,引进名校,借助大学的智力品牌、教育集团的先进理念和名校的内涵优势,完善区域教育链条与结构,不断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并创造性的用好“两本书”《宽城区教育质量标准红皮书》、《宽城区教育质量报告蓝皮书》,做好“两套评估”,由质量检测中心牵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由政府督导室牵头的针对学校和各职能部门开展的“教育质量”专项督导评估,抓住评价这一区域教育提质增量的杠杆,撬动改革整体推进。

  在提升教育公平性和质量的同时,宽城区立足“一轴两带十大板块”战略布局和“建设宜居宜业长春北部现代核心区”大背景,以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为突破口,以“教育质量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创新观”三观主题教育活动、党员“红烛先锋”活动和“五型校长”创建活动为载体,统筹“三个布局”、开展“六大工程”和“十大行动计划”,实现“中强、南优、西精、东进、北飞”十字“十三五”发展目标,立足自我突破,形成“校校有魂魄、校校有特点、校校有追求”的宛若丛林生态式的学校发展格局,实现学校高位均衡、高位发展,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教育中心再立新功。

  上下联动 多措并举 模式更新

  病有良医,基层医疗足不出社区乡镇

  如今的宽城区,居民有了足不出社区(乡镇)就能享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殊”待遇,而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项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自2009年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以来,全区开展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等14项服务内容,让更多医疗“红利”,惠及宽城百姓。截至目前,共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28535份,建档率84%;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2场,开展主题咨询活动69次,健康教育受益过8万人次;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19517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2514人;孕产妇早孕建册率89.20%,系统管理5047人,筛查出高危孕产妇1579人,高危管理率100%。与此同时,对60岁以上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患者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1816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均达到了60%,控制率达到了59%;管理1364名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939人,901人在最近一次随访中病情稳定;规范管理47名结核病患者。

  在社区服务医疗全覆盖的基础上,宽城区还积极探索落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签约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签约服务,帮助解决常见健康问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上的便利、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等健康管理服务,并通过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院信息管理、影像检验、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即时传输,为居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同时,可以根据签约居民个性化医疗需求实行预约上门、远程会诊等健康服务,特别是对确需转院治疗的签约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会诊、优先治疗”的绿色通道服务,为出院患者提供上门随访、康复指导等服务,真正变“坐堂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目前,全区共建立签约服务团队48个、有家庭医生358名,签约履约率100%。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宽城区建立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导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全面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医疗机构与“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等个人和机构相结合,深度融合的方式,建立了医养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打造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康复治疗网络、建立三方联动管理机制使医养结合成为全区百姓身边的暖流行动。

  面对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宽城区多措施、全方位深入开展健康促进,为流动人口管理和健康服务提供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载体和平台,真正提高了流动人口健康水平,让流动人口也能够享受到“同城同待遇”。截至目前,已为300余对流动人口夫妻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300余名流入计划怀孕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对有需求的流动人口免费开具避孕节育报告单180余份,办理流动人口一孩、二孩生育服务登记150余个,流动儿童基础免疫预防接种率达了95%以上,传染病直报率达100%,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覆盖率和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均达到了90%以上,流动孕产妇和0-6岁流动儿童全部纳入管理。

  此外,宽城区通过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加强行政稽查、强化公共场所监督、等方式打造出一流的卫生监督执法品牌;通过规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模式、提升卫生应处置能力、构建全面有效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广泛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等举措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通过打造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快速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等方式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通过成立“医联体”,打造民族特色,设置少数民族医疗科室,提升民族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民族中医能力,让全区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医疗条件。

  惠民之策 富民之源 固民之基

  业有所就,创业平台宽就业门路广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

  一直以来,宽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其纳入“暖流计划”实施方案之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让更多城乡居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为更好地鼓励宽城区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进一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宽城区于今年5月19日,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举办“政校企”精准对接现场招聘会,现场共有近30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3640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接待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和求职人员共5500余人。活动现场提供各类政策咨询服务7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276人。

  为加大精准就业援助工作的力度,提高援助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宽城区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服务活动,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难题。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重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增加农民工收入,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同时,为帮助宽城区妇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推动妇女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全区常年通过政务大厅的“巾帼家政”服务窗口和三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接待有就业意愿的妇女进行求职登记。截至目前,“巾帼家政”服务窗口登记求职信息的妇女100人,进行家政培训报名登记的109人。人社局以各类招聘会为契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宽城万达广场第二届春季招聘会”、“2017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解决了部分民营企业的用工需求,并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就业难题。同时打造“宽城区就业”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截至目前,宽城区共开发就业岗位15094个,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11%;城镇新增就业13070人,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0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0人次,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

  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宽城区还积极促进创业创新,并在“暖流计划”中提出“鼓励支持创业,大力推进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鼓励越来越多有思想、有创意、有能力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宽城区变“输血”为“造血”,以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着力点,合理调配各方面优势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宽城区有大学生创业园1个(吉林省宇隆中小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方面,宽城区将切实加大对重点群体创业的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稳步开展创业贷款申报工作,全区各街道和社区服务窗口将为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创业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设立专门的创业贷款窗口和定期开展创业贷款工作培训等。截至目前,宽城区创业贷款累计申报1880万元,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04%;引导扶持成功创业700人,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00%;带动就业2800人,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00%。

  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合法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暨和谐劳动关系“暖心行动”。宽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把易发、频发劳动违法行为的区域、行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建筑、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做为检查重点,确保摸排检查到位。此次共检查用人单位1253户,涉及农民工3021人,其中,对7个用人单位下达了责令整改,用人单位在责令整正时限内都已按照要求规范了用工行为。同时,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将欠薪数额较大,情节较恶劣的施工企业确定为宽城区建筑领域黑名单企业,并将报表及典型案例分析上报市支队,形成了打击劳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待遇标准,确保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宽城区不断宣传失能人员医疗照护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目前,宽城区已将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85周岁以上、90周岁以下、90周岁以上未完全失能的老人全部纳入到医疗照护保险待遇享受范围中。

  同时,宽城区还实施了“绿色关爱”职业健康体检行动计划,对企业职工400余名分批次参加了体检活动,同时将为所有体检职工建立健康档案,为“绿色关爱”职业健康体检计划制度化、常态化打下基础。

  全面探索 强化扶持 专项整治

  老有善养,社会养老服务多元化

  实现“老有所养”,不能局限于家庭赡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是宽城区提升百姓福祉的有力保障。

  为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宽城区通过整合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建好省级居家养老试点“永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选定了双利社区、白菊社区、长盛社区、倚水佳园、颐心养老院作为区级试点,分别开展了社区配餐、居家助浴、康乐活动、失能和半失能护理、机构助餐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探索形成了日间照料升级型、智能平台支撑型、养老机构辐射型、专业团队运营型、居民自治互助型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积累了成功经验。

  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宽城区积极策划多种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拉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2017年全区申报市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11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项目1家,省级医养结合机构1家。同时,努力提升政府购买项目实施质量,为确保7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60岁以上失独、80岁以上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质量,实施前聘请社会组织对服务对象资格进行了全面评估,实施中履行了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实施后进行了严格的回访和抽查,保证了项目实施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并将老年人居家服务列入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名录,设计实施了多项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两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59万元,购买了6家社会组织的服务,开发实施了社区食堂、社会助餐点、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12349服务平台等为老服务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开展。

  在注重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合作方面,宽城区借助长春市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养老服务PPP项目的有利契机,精心谋划,合理布局,积极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今年年初步确定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2018年计划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家。同时,引进“幸福里”养老品牌,与裕宸集团合作,引入吉林省知名居家养老品牌“幸福里”,探索实施“微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模式,并与吉林日报颐安养生养老驿站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尝试建设高端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居民群众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为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宽城区积极探索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机制,聘请专业机构审查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情况,根据审查结果,按政策要求及时申报、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各类补贴,全面落实省、市扶持政策,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健康、规范发展。同时,区委、区政府还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将祥鹤居、祥祉圆等养老项目列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并充分整合和利用辖区的现有资源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先后与吉林省武警医院、亚泰医药集团进行了多次协商洽谈,与吉林省武警医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利用吉林省武警医院旧楼和现有医疗资源,军地双方共建养老机构,实现军地双方的深度融合发展。2017年,全区新增养老机构4家,新增床位5060张。其中,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养老床位4730张的祥祉圆养老院合法投入正式运营,全区养老床位猛增2倍多,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80张,人均床位数跃居省、市领先位置。

  在大力发展养老机构的同时,宽城区对养老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消除。今年年初以来,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宽城区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56家养老机构先后进行了两轮“地毯式”安全隐患大排查。通过查手续、查通道、查设施、查装修材料、查用电、查管理,全面了解和详细掌握了全区养老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情况,共发现46家养老机构存在安全隐患200处,现场提出整改意见119条。

  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养老机构,区政府组织联合执法,采取自行关停和强制关停的方式,态度坚决、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地开展关停取缔工作。通过宣传法规政策,讲清当前形势,分析隐患危害,取得理解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违规养老机构自行关停;通过调研承载能力,研判取缔风险,制定分流预案,解决安置难题,对拒不关停的违规养老机构,采取强制措施,打击对抗行为,依法强制取缔。截至目前,全区共取缔关停养老机构20家,分流安置助养老人257人,实现了“应关尽关”。

  面对存在安全隐患但具备整改条件的养老机构,宽城区政府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通过高频次的联合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消除安全隐患,督促养老机构加大投入,改造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积极落实防范措施,注重物防、强化技防、落实人防,规避运行风险,提高安全系数;提升防范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处置和自救能力;规范管理流程,督促养老机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登记、值班、检查、演练规章制度等,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区限期整改的26家养老机构,全面完成整改23家,3家设计施工周期较长的二级列管养老机构正在按照消防部门意见实施整改工作。

  此外,为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防止出现反弹,宽城区政府加强了养老机构安全的常态监管工作。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养老机构管理纳入各街镇网格管理体系,做好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通过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民政、公安、消防、食安、安监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检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宽城,一个加快崛起的长春北部核心区,正描绘着一幅幸福民生、和谐宜居、清丽动人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