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眼里看新村——记长岭县永久镇柳蒿泉子村村民王焕文晚年的幸福生活

08.10.2016  14:06

  三间漂亮的瓦房,一间卧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用于开小卖店;明亮的窗户,方正洁净的院落,侍弄得叶肥株壮的菜园,漆黑结实的铁大门,大门外两侧栽植着云杉和绿柳。这就是长岭县永久镇柳蒿泉子村村民王焕文和老伴儿的家。

  75岁的王焕文,耳不聋眼不花,穿得干干净净,和老伴儿经营着小卖店。家里有1.8公顷地,年纯收入几万元,加上国家每年给老两口补贴的1680元和儿女们给的零花钱儿,经济上绰绰有余,看病还有合作医疗,生活上也没有后顾之忧。

  王焕文说,那1.8公顷地,由在本村的女儿家给耕种、收割,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现在种地实现机械化了,不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了,现在一年有一个月时间就能弄好地。现在种地用不着那么多人,村里的一些村民农闲时节就到外面去打工,有的举家迁到外地创业,经过几年努力,家产达到几百万的大有人在。

  卖粮也方便得多,自从水泥路修好,外面来的收粮车一直开到家门口,不用自己费事,一切由对方处理,咱就看个秤、收收钱就可以了。逢雨天,自己不愿出远门买东西,打个电话,还能送货上门。这在以前走土路时想都不敢想。

  家里院内砖道直接和院外平坦的水泥路连接,再也不用脚踩坑洼不平的土路了,出门就可以到村内任何一家串门。

  村里通客车,沿水泥路往南,就能到长白公路上。从家出来向北走,步行不到十分钟,就能到村文化广场。晚饭后大家都会到那里唱歌、跳舞、下象棋等。

  现在村里提倡植树,到处是各种树木,满眼绿色,防止了风沙和水土流失。过去只顾种地,把地都开垦了种庄稼,雨水大时把地冲成大沟,风一刮,漫天沙土飞扬,土从窗户缝往屋里钻。现在各家各户卫生好了,道路也干净了。家家也都现代化了,做饭大多数用电炒锅、电磁炉,省事还干净。王焕文家的厨房也实现了“电气化”,他能弄懂的电器基本都有,不懂的就请教他人。家家户户的厕所也都改造成农村标准的卫生厕所,很少在院子里养畜禽,院子里没了臭味儿,少了蚊蝇。

  王焕文说,现在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之间感觉大家都文明了。你看屯里巷道两边绿化栽的果树,上面结的果没人随便摘。这在以前还是青果时就让人偷摘没了。或许是生活富裕了,都能买得起,也就少了小偷小摸,或许是现在从上到下都宣传精神文明的结果。

  王焕文对我们透漏一个消息,上级要给柳蒿泉子村投入一大笔钱,建设农田砂石路,方便大型农机作业,到那时,大型农机种地开进开出就更方便了,农民也能得到大实惠。

  王焕文老两口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70多了,挺时髦,一人一部手机,到哪儿都不离手,说是怕在外地的儿女打电话找不着自己着急。王焕文老伴儿说,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走亲戚,住不上两天,就张罗着回家,原因是嫌那里太“埋汰”,看不到几棵树,空气又不好,住不惯。城里的儿子也让去他那里住,怕住不惯就没去。哪里也不如自己村儿好,看哪都是绿色,养眼;空气好,养肺,喘气都舒坦;道平整,走路放心不怕摔跟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