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啼音绕松水 百花留香透江城

22.09.2015  09:02

——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5中国·吉林市)筹备工作综述

 

  星光璀璨,明星云集。2015年9月19日,吉林市。一场盛大的闭幕式暨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为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画上圆满的句号。

 

  好评如潮,赞誉有加。在这个收获的金秋九月里,北国江城吉林市用成果证明: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承办工作任务全面完成,通过了4天盛会的检验,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一年的汗水没有白流,近一年的努力终成正果。

 

  此时,回首来时路,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些幕后默默付出的日日夜夜,化作美好的回忆。

 

  2014年9月27日晚,兰州。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上,我市接过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大旗。

 

  一张电影节名片,千年吉林市请柬。吉林市,这座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在借省扬名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形象的传播。此次金鸡百花电影节花落江城,便是向世界递出了一张城市名片。

 

  办好电影盛会,讲好江城故事,让吉林市典藏中国电影的绝美,让四海宾朋神往吉林市的秀美——从接旗的那一刻起,我市便开启电影节模式,按照隆重、热烈、节俭、有序的办会原则,举全城之力,全情投入,全心筹备“中国奥斯卡”,誓将千年人文古城与百年盛世光影珠联璧合。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市做了多少事,产生了多大影响,已经不是笔端能呈现、纸面能承载。就让我们回顾几个节点事件,回味一下我市为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做了什么,电影节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一物一标广留印

 

  2014年12月11日,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5中国·吉林市)筹备启动暨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新闻发布会在世贸万锦大酒店举行。这标志着我市全面启动本届电影节的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向全国60余家新闻媒体宣布——2015年9月16日,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吉林市开幕,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评结果也将在电影节上揭晓。

 

  新闻发布之日,也是本届电影节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活动全面启动之时。由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正成为中国和世界电影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顶级文化品牌,成为全体电影人和广大电影观众衷心热爱的盛大节日,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广发“英雄帖”,邀请海内外人士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要求应征作品要紧紧围绕本届电影节和举办地吉林市等主题,融入吉林市元素、电影元素和时代元素,突出中国电影的艺术魅力,体现吉林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主题语10587条、吉祥物设计118幅、标识设计346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执委会共收到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稿11051件,有1955人次为此届电影节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与构想。据网络查询,本届征集的作品与可搜索到的以往电影节征集的主题语、吉祥物、标识相比,数量居于首位。

 

  10587件主题语是什么概念?A4型号的打印纸,用5号字排列,整整588页。主题语评委们就在这样的文山词海中埋下头,遴选出不让“吉林市”埋在“吉林”里的主题语。“金鸡唱百花开 江城吉林嗨起来”——这条主题语以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动感十足、朗朗上口得到了众评委的一致好评,能让它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充分体现了主办地——吉林市开放包容、自觉自信的文化气象。

 

  118件吉祥物、346个标识,所包含的元素多达100多种,梅花鹿、雾凇、秧歌、东北虎等东北元素被运用得出神入化。核心元素差不多,作品接近,雷同作品选哪个?设计元素来源是出于原创,还是只改变一点点的“山寨”赝品?由专业人士、著名学者、专家组成评委团,拿出了治学的严谨,对征集上来的作品一遍遍看,反复比较侧重;一笔笔研究,认真鉴别来源,对有抄袭嫌疑的作品,一定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来证实,以确保不错杀、不放过。最终,以吉林市市花玫瑰、电影胶片、雪花为主要元素,将蓝色的松花江水与白色的浪花巧妙结合,体现了北国江城浓郁地域特点的“吉祥儿”成为了本届电影节的吉祥物;由雪花、电影胶片、数字“24”等元素组成的一只色彩华丽的金鸡成为了本届电影节的LOGO(标识)。

 

  一条主题语,能入心入脑,让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与北国江城吉林市血脉相连;一件吉祥物,能入手入眼,把吉林市甚至东北的特点、特产、特色融为一身,被来访的宾朋带回五湖四海;一个标识,能入典入籍,将金鸡、百花、江城“三位一体”的印记烙刻在所有与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关物件上。同时,这些也让中国电影记住了吉林市,让江城人心中永存自豪的印记。

 

  一场一馆久留用

 

  位于吉林市东山区域,地处松花江畔江湾大桥南端东侧东山文化区,矗立着两个建筑,这就是本届电影节主场馆——人民大剧院和全民健身中心。

 

  作为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场馆,人民大剧院工程整体布局协调统一,是我市首个大型多功能综合性大剧院,规模和综合功能均居全省首位,在功能、设施配备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等规模领先水平。

 

  该剧院占地49290平方米,建设规模为37008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单层为34.6米,内部主要功能厅有3部分——大剧场、小剧场和电影院。

 

  在设计中,大剧场舞台是一个亮点。整个舞台基坑深15米、栅顶30米,主舞台中间设置了特技口,可以在舞台上实现吊威亚等特技效果。舞台台唇宽18米,向后舞台纵深55米,全部舞台分为台唇、主舞台区、左右舞台区、后舞台区。观众席与舞台台唇之间是一个90平方米的乐池,可上下升降5米。它的3个高度决定了它的不同用处——乐池处在水平线高度、与舞台同高时,可作为舞台的向前延伸部分,用于话剧、演出使用。当舞台下降1米,处在-1米的位置时与观众席同高,可加座椅,作为池座。更巧妙的是,在-1米的位置上撤下池座,可供乐器演奏使用。当乐池向下降5米时,可以方便的在下面按照演出需要布置,更换乐池上的摆设。此外,乐池外沿设置了升降栏杆,当栏杆降下时,观众可以与乐队实现零距离接触。

 

  为了保证演出时的灯光效果,设计施工方在舞台栅顶安装了50道景杆、6道灯杆,舞台两侧设置了4处灯光吊笼,在观众席安装了2层面光、3层耳光、6道顶光,配置了1000个灯光回路。除加强灯光效果外,设计施工方还在舞台区设置了3组主音箱、4个流动返送音箱,在观众席设置了11个环绕音箱,在伸缩台口处设置了2组返送音箱,保证现场音效达到最佳状态。

 

  全民健身中心作为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主场馆之一,承载着本届电影节的闭幕式、走红毯仪式等任务。

 

  全民健身中心规划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主场馆建筑面积34489平方米。主馆内场地长77米、宽44米,除了二层的7000多个固定座椅之外,场地四周还有16组、3000多个伸缩座椅。

 

  场馆内最亮眼的设计是顶棚两侧的两块LED屏幕和顶棚中央的一个四面漏斗型屏幕。漏斗型屏幕每块都有40平方米,屏幕非常薄,总重量7吨左右,组成屏幕的小灯泡直径仅6.9毫米,远远超过10毫米的要求,这是目前国内最薄、画质最好的一套设备。同时,顶棚架子上还有12组固定摄像机,直接和6块屏幕相连。这套显示系统在比赛中可完成精彩瞬间捕捉、奇特镜头回放、现场同步直播、赛况信息播报、计时记分统计、广告播出等多项任务。

 

  此外,全民健身中心在顶棚上设计了6道长条形的采光带,可以引进自然光,白天天气晴好的时候不需电力照明,也能满足比赛和观赛需求。场馆内设有冷热中央空调和强大的通风系统,有大型比赛和活动需要启动装置时,即使1万人同时观看比赛,也会感到非常舒适。另外,如果是大型冰上比赛,还可以同时启动暖风和大型除湿装置,提供给观众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全民健身中心铺设了可拆卸地板,如果承接大型的冰上赛事,场地拆下地板即可浇冰。

 

  电影节期间,开幕式、微电影大赛颁奖晚会、金鸡奖获提名者表彰仪式、走红毯、金鸡奖颁奖典礼及闭幕式等活动都在这两处场馆举行,国内外知名导演、明星、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各大媒体记者悉数到场,数亿观众全球关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电影节结束后,人民大剧院将定期安排各种大型歌剧舞剧、大型综艺节目、音乐会和地方戏曲演出,也将承接国内大型文艺巡演等活动,将极大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将我市与国内先进前沿文化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全民健身中心也会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在日常里为市民提供高端的体育健身设施和环境。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两大场馆也算是电影节留给江城市民的财富。

 

   一影一剧永留念

 

  用影视剧传递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品牌与形象,我市一直在做,而今年做得尤为出色。

 

  今年,我市筹拍了两部大戏——电影《我们遇到松花湖》和电视剧《绝地枪王2之松花湖上的枪声》。

 

  作为我市首部本土电影、首部旅游电影,《我们遇到松花湖》由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监制,香港微电影之父何纬丰执导。电影故事情节发轫于东北抗战时期,故事线索跨越世纪,讴歌战火硝烟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谱写生离死别中情比金坚的人性光辉。电影在我市多个旅游景区、历史遗迹取景,展现我市发展历史的伟大变迁,体现江城人血脉中流淌的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电影主题曲取名《我们》是《我们遇见松花湖》的灵魂所在。歌词中还两次提到被江城市民称为“彩虹桥”的江湾大桥,体现了浓浓的江城特色。

 

  9月19日,电影《我们遇见松花湖》作为献礼影片,在人民大剧院举行了首映礼。这部具有城市文化坐标意义的电影上映,也代表了江城本土电影征程的开始。

 

  素有“吉林市电视剧现象”之称的江城对拍电视剧并不陌生。多年来,我市在影视之路上不断迈进,多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创下很高的收视率,并分获多个国家级奖项,但电视连续剧《绝地枪王2之松花湖上的枪声》却是我市影视剧制作领域推出的首部以抗日为题材的电视剧。

 

  由上海智尊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的近代历史传奇电视剧《绝地枪王》是2014年全国卫视热播剧,收视率在年度军事战征题材电视剧中名列前茅。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对外影响力,经过市文化局多次沟通协调和积极邀请,主创方决定《绝地枪王》第二部——《松花湖上的枪声》定在我市拍摄,并与市歌舞剧院联合出品。

 

  《松花湖上的枪声》在我市遴选了松花湖、雾凇岛、北山、老龙沟以及圣鑫庄园等20余处场景作为重要拍摄地,同时还将我市革命历史有机地融入剧情,再现吉林儿女抗日救国、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是我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拍摄《松花湖上的枪声》是我市与域外影视机构的战略性合作,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有益尝试。在电影节期间拍摄推出《松花湖上的枪声》,有利于通过影视剧的方式展示吉林市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对于推动全市文化发展创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年出两部大戏,一影一剧,都有强大的制作班底,都有著名影视人加盟,都是在我市本土取材、就地取景。这两部“江城制造”的影视剧不仅是电影节的留念,也在我市影视史上写下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笔。

 

   一心一意不留憾

 

  2014年10月,我市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的电影节执行委员会,组成了12个部室,负责电影节具体筹备事宜,并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倒排时间、有序落实”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在精心完成排兵布阵之后,作为执委会的中枢机构,执委办首先将宣传战役打响——

 

  比历届电影节至少提前半年,便做到将电影节官方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电影节官方微信、微博紧随其上,实现与影迷亲密互动;

 

  向广场舞大妈们发放文化衫,向出租车司机发放宣传座套和宣传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摆放宣传海报与易拉宝,在窗口单位启动电影节宣传工作,拉近了电影节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

 

  有效对接中央电视台,电影节3个版本的宣传片每天在CCTV-1综合频道、CCTV-2财经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CCTV-9纪录频道、CCTV-11戏曲频道黄金时段滚动播出;

 

  成功运行国内大面积宣传,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深圳、广州、济南、长春、沈阳等省内外宣传载体陆续启动电影节相关宣传;

 

  邀约表演艺术家、电影人来我市采风,组织采访团到北京、上海等地寻访有江城情缘的演艺界名人,让电影世界里刮起“江城风”。

 

  着手早、动作快、影响广,本届电影节的社会化宣传可谓全面开花。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这些户外广告资源绝大部分是通过社会赞助和公益支持的方式获得的,未大幅度增加电影节办节负担。

 

  重大活动里往往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3月,执委办联合团市委,针对宾客接待、艺术活动、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等岗位全面启动电影节志愿者招募工作。招募期间,团市委共接到网络报名和咨询电话1万余个,收到有效报名表6200余份。4月份,通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共有近1000名能力水平高、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经验的人员被选拔为志愿者并接受相关培训。在电影节期间,他们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大会服务方面大放异彩。

 

  办好电影节,需要充裕的经费做最好的保障。从电影节落户江城开始,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节俭办节”的原则,本届电影节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来筹措所需资金。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回报套餐,让各类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节赞助位置;一次次对口招商会,让电影节招商工作渐露曙色;一场场一对一招商说明会,让电影节招商形势一步一个台阶不断上行。招商工作最终结下硕果累累,吉林银行、神华集团、圣鑫酒庄、吉林黄金等几十家企业成为本届电影节合作伙伴。

 

  离开了民众的广泛参与,高大上的文化盛会注定曲高和寡。自电影节走进我市开始,执委会就把这个节日基调确定为全民盛会。1月启动电影节“迎新春万人免费观影活动”;从2月起我市各大媒体开辟“历史追忆、金鸡情缘”版块;3月的“金鸡百花——电影歌曲大家唱”让电影歌曲唱遍大街小巷;4月的“电影节十万人影评”活动让江城影迷争做有思想的观众;5月的万场公益电影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让电影的魅力在基层充分发散;6月的“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微电影大赛”让电影携手吉林市走向更大的天地……执委会推出的60项电影节创意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到电影节当中来,享受电影节带来的快乐,也让我市充满了浓浓的电影节味道。

 

  一物一标的印记,一场一馆的演绎,一影一剧的流传,一心一意的努力……所有这些艰辛的付出,化作电影节开幕的掌声、走红毯的欢呼和颁奖盛典的献礼。

 

  从普通百姓到全国媒体,都在传播这座城市的大美。

 

  从中国电影家协会到中国文联,都对吉林市主办这次电影盛会的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江城日报记者/董雪扬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