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拔穷根——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李世杰一席谈

13.10.2016  19:16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期脱贫已是当下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

      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在“第一民生工程”的脱贫攻坚中,农村金融正扮演着积极参与、主动介入的重要角色。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大幅增长,资产质量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6105亿元,各项存款3517亿元,各项贷款2043亿元。2015年实现利润76.6亿元。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利润总额、纳税总额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存款类金融机构首位。

      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脱贫冲刺阶段,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要从根子上消除贫困,绝不让贫困杀“回马枪”,就要给贫困户找到长久的饭碗,靠什么?如何找准路子,明确战术、突出特色,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李世杰。

      开启解放思想阀门唱好“拿手戏

      记者:对于底子薄、竞争力弱的贫困地区而言,资金是一个共性难题。传统观念中,金融扶贫风险高、收益低、资金“有去无回”。您认为省农信社在扶贫攻坚战中应如何科学施策、有效应对,发挥农村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

      李世杰:农村金融扶贫是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应尽职责。省联社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和包保松原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的有关要求,认真谋划,积极担当,党委书记唐忠民同志亲自挂帅,相关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发挥各级机构网点作用,解放思想,想方设法,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算好农村金融扶贫大账。采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贷款风险容忍度等政策措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升客户层级,开拓潜在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抓住我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契机,大力发展农地金融,通过土地流转、发放农地抵押贷款等方式,唤起沉睡的巨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成为吉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此,地方政府要加快贫困县域、乡村的土地确权工作。

      扶贫的关键是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用个自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按照“三农”发展的新趋势,重点是帮助贫困户增强市场意识,积极培育微观经营主体,支持组建家庭农场、专业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产品销售、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发展农业产业链生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借助我们的网络平台,积极培育电商带头人,支持贫困户单独开设网店,扩大绿色农产品直销领域。

      打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借鉴农安县不良贷款清收模式,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与地方政法部门共同打击赖债户,将清收活化的信贷资金全部用于当地信贷扶贫,并且实行优惠利率政策,提升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农村诚信环境,引导各金融机构回流“三农”。长岭县委、县政府正在筹划召开全县集中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动员大会,准备打一场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攻坚战。

      众力并则万钧举。要统筹扶贫政策、财政资金、金融资源、社会力量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发挥资源的聚合力量,产生1+1+1>3的效果。如:通过开展产权改革扶贫工程,整合省财政改革专项资金和省联社风险处置资金7亿元,其中近50%用于支持贫困县联社改制农商行,协调系统内农商行投资入股4亿多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入股20多亿元。通过组织存款和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等方式,三年增加可用资金135亿元,为贫困县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生态扶贫打好“环境牌”斩断穷根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我省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脆弱地区。省农信社如何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处理好脱贫与生态的关系?

      李世杰: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是许多国家贫困地区面临的困局。所以应当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也就是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贫困地区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土壤质量维护与农业持续发展,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环境,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省联社脱贫攻坚包保单位是长岭县三团乡六十三村。该村致贫原因主要是地处沙丘、荒山地带,自然条件恶劣。虽然户均耕地面积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十年九旱,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长年严重不足。当前,可通过打适当数量的抗旱井、取一定量的地下水缓解严重缺水问题。省联社已捐款帮助六十三村打了44眼抗旱井。从长远看,我们要充分发展草原和林地效应,打造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的契机,全面实施引水、蓄水、节水工程,在充分集约运用财政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基础上,可以运用PPP模式,吸引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引水”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在PPP模式中发挥主力军和牵头行作用。

      产业扶贫依托资源优势激发内生动力

      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针对性地识别扶贫对象后,如何从单纯的“输血”向“造血”转变,如何立足“增收可持续”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

      李世杰:对贫困户来说,短暂资金帮扶只是“输血”,如果自己没有“造血”功能,哪怕投入再多,也不可持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可持续性的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我们要善于“挖掘”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选准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有经济的发展、群众的增收。

      选准产业,就必须先认清自己,因地制宜,统筹资源,让每种资源都发挥效应。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布局。就长岭县三团乡六十三村而言,在册耕地面积1305公顷,草原面积1500公顷,林地面积560公顷,地虽多但贫瘠。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是玉米、花生和杂粮杂豆。农业,毫无疑问,是长岭县发展优势所在。在种植业上,要调整产业结构,从玉米向经济作物杂粮杂豆转变,进行标准化生产。在进行产业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还要在资本引进引导、本土企业培养、知识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品牌化运作和集约化经营,形成具备竞争力的市场品牌与规模。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运用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客户资源,牵线搭桥,对接市场,搞好跟踪反馈,积极培育带头人和龙头企业,形成农民的致富内生动力。

      以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为抓手,实现扶贫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条分缕析中,一条条稳固长效的攻坚扶贫之路在眼前铺展开来。“但愿苍生俱饱暖。”决战脱贫攻坚,我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