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燮:做抗战精神的传承人

08.09.2015  11:0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金春燮,现任延边州汪清县关工委主任。

2005年4月,根据县委安排,我从县人大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后,担任县关工委主任,一干就是11个年头。

11年来,我所做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件事儿,一是挖掘东满抗战历史,为革命英烈树碑立传;二是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警示下一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下设三个特委,分别是北满、南满和东满特委。当时,东满特委管辖和龙、延吉、汪清、桦甸、长白等十个县,坚持斗争长达五年零八个月。其中,在汪清三年零七个月。应该说,汪清县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满地区党的领导核心和抗日战争指挥中心。侵华日军把东满特委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不断集中兵力围攻汪清,企图摧毁东满特委。经过我和同事们调查论证,发现汪清县共有282处革命遗址,其中177处是抗战时期留下的。侵华日军在汪清县制造了19次惨案,汪清县内发生过105次战斗,共有634名革命英烈为国捐躯。他们中间,贡献最突出、影响力最大的要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

童长荣曾留学日本,留日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留日各界反日出兵大同盟”,开展反日爱国运动。归国后,他与鲁迅等进步作家一起发起和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担任过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1931年11月,他奉命来到东满地区担任特委书记,领导当地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他领导下,东满地区游击队和党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到1933年3月,东满地区的党员发展达到1200多人,占当时东北党员总数的一半,成为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为壮大人民武装力量,童长荣着手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独立师。就在这期间,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小汪清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1934年3月21日,童长荣为掩护群众转移,在东光镇庙沟村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盛赞童长荣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51年,童长荣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有童长荣这样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有这样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是我们的骄傲,应该让我们世代铭记。然而,我在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发现,现在的孩子对抗战的历史了解很少,不少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令人担忧。可以说,抗战英烈就躺在我们身边,他们却不知道!我心里很焦虑,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我有义务、有责任向青少年宣讲英烈事迹、传承抗战精神。决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断档!

我决定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来教育孩子们。在考察烈士墓时,我发现童长荣的墓地由于修建时间较早,非常简陋,我心想童长荣是东北著名抗日将领,为救国慷慨赴死,应该有个像样的墓地啊!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位抗战英烈、民族英雄立碑建陵。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是筹集资金,为了省钱,我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自己设计完成了陵园的总体规划和图纸。可建设陵园的钱,始终没有着落。怎么办?只有求人。虽然退休前我的官儿不大,但是去找这些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领导张嘴要钱,还真有些思想顾虑,觉得放不下架子。可我又一想到童长荣把27岁的年轻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我还有什么架子放不下呢?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为了筹集资金,我们找到老部下、老同事、民企老板“化缘”,还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等“五老”人员踊跃捐款。让我欣慰的是,每次我到各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都得到了他们理解和支持,从来没有让我空手回来过。特别是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4万多块钱全部捐给了我们。有这么多人关心和支持这份事业,让我十分感动,也让我为革命英烈树碑立传有了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立碑是个力气活儿,更是技术活儿,立碑过程中我们这帮“门外汉”吃过不少苦头呢。记得那是2010年10月,山里的气温降到了零下五六度。我们带着附近村屯的农民,花了两天时间建好了童长荣墓。没想到,第二天一看,亲手修建的烈士墓竟然坍塌了!

那一刻,我眼泪都要掉出来了!赶紧去请教设计院专家。专家说冬天施工,墓里填充的应是干土,不能填水分大的沙土。于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我们第二次修建了童长荣烈士墓。

从那时开始,我和同事们相继建立了77座抗联遗址纪念碑。有碑得有碑文啊,说到撰写碑文,可是个细活儿,内容不能多也不能少,又得恰当稳妥。10多年来,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考察论证英烈生平,撰写了两万多字朝汉两种文字的碑文。为慎重起见,很多内容都是经过了省、州有关部门的审核,得到认可后才雕刻的。

党委和政府也全力支持我,2013年,县委县政府投资200多万元,扩建了童长荣烈士陵园,先后修建了童长荣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目前,童长荣烈士陵园已经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省内外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接受教育。

抗战不分国界,受东满特委反战宣传影响,1933年3月末,日军中的共产党员伊田助男,开着卡车为中国抗日游击队送来10万发子弹,等我军游击队发现他时,他已饮弹自尽。为记住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给伊田助男和为解放汪清而牺牲的55名苏联红军烈士分别设立了纪念碑。

在汪清这片热土上,每个英烈的事迹都是那样的感人、那样的催人泪下。12岁的抗日少年金锦女不幸落入敌手,日军逼她说出游击队的下落和粮食藏在哪里,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打死;抗日斗士姜春花是一位普通母亲,日军扫荡时,为了保护全村80多名抗日军民,不让怀里一岁半的女儿因哭闹暴露目标,硬是将乳头塞进孩子嘴里,然后把孩子紧紧搂住,等日军讨伐队离开了,怀里的女儿已经窒息而死。

她们的英雄壮举,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心想,这样的烈士一定要给他们立个碑,让后人世世代代记住他们。于是,我筹集资金为她们立了纪念碑和半身雕塑。姜春花的小女儿徐今福来到汪清,抚摸着母亲的雕塑,泣不成声;金锦女的妹妹含着泪,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我姐姐已经牺牲七十多年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我代表全家谢谢你们!

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立起一块墓碑都会触动我的心灵,它向我们传递着英烈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习惯地打开电脑,了解国内外大事。有一天,我突然想,自己能不能也建一个网站,利用现代化手段,向外界宣传东满抗战历史?于是,我给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回来帮我建一个网站。儿子听了我的想法挺支持,还夸我思想“超前”。 2012年清明节前,儿子特意请假回家,帮我建了一个叫“白山黑水中华魂”的“汪清英烈网”。清明节当天网站正式开通。建网站儿子可以帮忙,日常发稿和维护就得靠我“自个儿”了——

办简报、建网站不会打字不行。我就利用早晚空闲时间在电脑上敲打,经过三个多月苦练,终于可以上阵了!现在我既当总编辑,又当管理员,在单位忙不完,就回家继续忙。老伴说,家里都成你办公室了。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汪清英烈网”不仅成为我省第一个县级“英烈网”,而且每天点击量都在100次以上,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网友浏览,成为汪清县对外宣传抗日英烈的主要窗口。

2014年,一位民间收藏家看到汪清英烈网后找到我,说她收集了200多件日伪时期的文物,想要交给我,让东西在我手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她把价值上百万的文物交给我时,我心里热乎乎的。人家如此信任我,我必须要管好、用好这些文物。随后,在县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用这些文物办了一个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4年9月16日,纪念馆对外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累计已达上万人次。纪念馆没有专职讲解员,我既当馆长又当义务讲解员。不管来的人多少,哪怕只有一个人,我都会认真讲解。说实话,连续讲解也很累,但只要有人来看我就很兴奋,苦啊累啊也就飘到九霄云外了。

举办图片展,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方式,县关工委先后举办了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11次图片展。我还专门撰写了解说词。这期间与县广电局配合,还拍摄了《不朽的丰碑》、《历史的呼唤》等20余部电视宣传片、传记片,发给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中小学,成为他们开展党性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生动教材。近期,我又主编了《民族英雄童长荣》一书,协调拍摄了《抗日英雄童长荣》专题片。现在,汪清县已建成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各乡镇都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有效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这十多年来的工作,我有过挫折、有过困惑,甚至有过委屈,但从没有动摇过。看着立起来的一座座抗战英烈纪念碑,看着身边越来越的人关心和支持这份红色事业,我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和心理快慰。不久前,吉林市一位87岁的老干部从电视上了解到我的事儿,在儿子陪同下专程赶到汪清看我。在看完抗日纪念馆后,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金主任,你可真不容易啊,你给后人留住了这段抗战历史,也找到了进行传统教育的好途径,我们退休老干部得好好向你学习啊!

正是这些鼓励和认可,才让我把这份事业一直坚持到今天,这不正是对我弘扬抗战精神最大的褒奖吗!

作为一名老干部、老党员,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都要有所追求、有所担当。弘扬抗战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我已经快70岁了,但身子骨还算硬朗,还能发挥些余热,我一定尽自己所能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支持这份事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缅怀这些英雄,永远传承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