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野曦:“情诗王子”的诗意情怀

19.01.2016  12:24

  也只有在爱情圣地,才能找回人之初的纯真和本善,在精神的家园,还一个完整的自我。

  爱,就是孔雀开屏,一种极富贵族色彩的存在形式。

  在水一方的美人鱼,止住了肉身的闪烁和摆动,是想在时间暴力与独裁的断裂地带,腾出手来,趁天高云淡,收拾一下内心的苍茫和辽阔。

  ……

  这几行意境美好的句子,出自我市著名诗人郭野曦的散文诗《月河传说》。

  日前,在2015中国·星星“月河月老杯”爱情散文诗大赛中,郭野曦的《月河传说》,因其具有现代的辞藻和意象,抒情的笔触中融入了对爱情的无限期许而荣获银奖第一名,郭野曦也是获奖选手中的唯一的吉林籍诗人。

  郭野曦,一个貌不惊人的关东汉子,缘何能将爱情诗写得如此美不胜收?优美的文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1月16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诗歌创作一波三折

  郭野曦本名叫郭尚福,今年54岁,现供职于永吉县国税局。提及走上创作诗歌这条道路,郭野曦告诉记者,一切都要从1984年说起。

  当时,郭野曦写一些旧体诗歌,后来觉得受格律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更好地抒发胸臆,于是开始创作现代诗。1984年2月14日,他创作的第一首现代诗《压岁钱》刊发在《江城日报》《星期天》版的副刊上。

  处女作得以发表,给郭野曦增添了很大的动力,从此,他在诗歌创作上一发而不可收。由于郭野曦的诗文字优美、灵性,他很快便在我市文坛崭露头角。

  然而,就在郭野曦对创作充满热情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单位的一位老同志对诗歌创作非常反感,甚至在会上批评郭野曦,称其创作诗歌是不热爱本职工作的表现,郭野曦不得不停止了创作,直到10年后,他才再度拿起笔来写诗。

  “因为对诗歌太热爱了,停止创作期间,偶尔也会忍不住写诗,但只能将那些诗稿搁置在案头,不敢发表。”提及当年的那段经历,郭野曦说,那些年,就当是给自己一个沉淀的过程,之后再动笔,思想境界、视野跟以往都有所不同了。

  沉默之后的“爆发”,使郭野曦的文字里,融入了岁月的痕迹,也融入了更多人生哲理和生活的感悟。这时,郭野曦强烈地感觉到,写散文诗跟写诗一样,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所以,写诗之余,他又开始创作散文诗。很快,他的散文诗因行文天马行空、大气磅礴,便自成一家。我市知名文学评论人士李桂华,评价郭野曦的散文诗,称他是“一腔情怀,写尽小人物的大人生”。

   灵感缘自爱情传说

  参加“爱情散文诗大赛”,并不是偶然。郭野曦说,这次大赛是由《星星诗刊》杂志社和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此前他经常给《星星诗刊》投稿,于是,获知大赛的征稿启事后,他便开始了构思。

  据了解,月河属江南嘉兴南湖,而江南多诞生刻骨铭心的爱情传说,例如许仙和白素贞的千古之恋、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蝶之恋,月河也由此变为爱情圣地。

  “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与月河有关的爱情传说,给了我创作灵感。”郭野曦说,创作《月河传说》这组散文诗的时候,由于他很喜欢《诗经》,在每篇之前,选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做为引语,不仅诠释和延展了《诗经》这部最早的诗歌总集对爱情的想象,还运用现代的辞藻和意象,再现了爱情与月河的琴瑟和鸣。

  郭野曦创作诗歌跟多数文人不同,很多人喜欢夜间创作,他却与之相反,喜欢在清晨或者上午。创作《月河传说》原稿的时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上午,郭野曦根据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几乎是一挥而就,完成了全诗的十个篇章。

  初稿完成后,郭野曦的习惯是,写完之后不去逐字逐句推敲,而是搁置在案头,该上班上班,该做什么做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将稿件拿出来,细细品读。就这样,一个多月之后,郭野曦将初稿拿出来,经过雕琢,《月河传说》正式完稿。

   坚守梦想不忘初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郭野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300余首(章),诗歌、散文诗散见于《诗刊》《诗林》《诗潮》《散文诗》等20余种报刊。其作品入编《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精选》,5次入编《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年度中国散文诗精选》。

  郭野曦说,他创作诗歌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修心,因此,在他的文字中,他喜欢“让作品说话,文本以外的表白,一个字也是多余”。如今,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郭野曦对诗歌的热爱,跟年轻人一样,依然狂热。用他的话说,他会一直以一棵树的姿态坚守着诗歌和文学。(江城日报记者/丛玉杰 文/图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