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东郊村蔬菜协会科普惠农架起绿色致富桥

12.06.2015  17:32

绿油油的生菜、红彤彤的番茄、光滑的茄子、火爆的辣椒……初夏时节,走进通榆县开通镇东郊村,处处生机盎然。

东郊村位于开通镇东南部,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开通镇乃至白城市远近闻名的蔬菜产地。“咱村家家户户都种菜,已经种了30多个年头了。

集合群体力量种菜成为产业

虽然一直在种植,可村民收入却始终没有大的长进,怎么办?

2005年,为了改变本地蔬菜种植产业一家一户松散式经营的情况,增强本地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向规范化、集约化的规模式经营发展,东郊村组织成立了蔬菜协会。协会成立后,坚持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为原则,以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为蔬菜专业产业化发展服务。

协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几年来,先后引进了苦苣、黄瓜、香瓜等新品种,为会员增产增收助力。选用协会的新品种,仅500平方米大棚,一茬白菜收入就达5000元;协会联系的辣椒育苗,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同时,向会员推广肥力高、药效好无残留的肥料和农药,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为了提高会员的种植科技水平,协会经常组织会员学习现代农业知识,为大家培训新型大棚、大拱棚的设计、施工、建造等实用技术;年亩产值10万元以上的种植技术;各种蔬菜最新栽培技术,包括蔬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有机保健蔬菜生产技术、芽苗菜栽培技术等;设施农业中多项高新技术装备综合配套应用技术等,年培训会员300多人次。通过不间断的科技服务,农民种植蔬菜的水平提高了,蔬菜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改进。

协会还实行订单种植、规模销售、指导定价等方式,促进本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引导会员从单一种植模式向“生产、贮藏、加工、运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转换。如今,在协会的努力下,通榆的蔬菜已经运销到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东郊蔬菜协会生产的蔬菜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公害蔬菜。

顺应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品牌

蔬菜种好了,产量提高了,怎样才能让会员收入更高?

东郊村蔬菜协会又开始考虑产业升级的事情了。

为推动产业化经营,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东郊蔬菜的知名度,2005年10月,协会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交了第一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在生产中,协会积极引进有机肥料,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会在省内外大型机械化养鸡场引进大量鸡粪,用做蔬菜肥料,仅2013年,协会就引进有机肥料4000立方米。

有机蔬菜畅销市场交易红火

如今,东郊蔬菜协会的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芹菜等30多个品种,均已获得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的黄瓜、西红柿及叶菜基本上符合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

为解决东郊村蔬菜交易不规范的问题,2010年,协会自筹资金70万元,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新市场促进了蔬菜交易,也催生了一大批蔬菜经纪人。每到蔬菜销售旺季,东北、内蒙古等地的菜商云集于此。去年,市场交易蔬菜3亿多斤,交易额达1亿多元。

几年来,在协会的带动下,东郊村蔬菜已经逐步走向了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协会也被评为2011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2013年“百强”优秀基层农技协等荣誉,前不久,更是获得2014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协会殊荣。(记者 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