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为现代农业发展添笔“绿”

16.02.2015  12:05

      实施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拓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做大做强生态环保的绿色农业产业,是实现绿色转型、振兴发展的必然之选。

      去年,通化市战胜夏季旱灾再获丰收,总产量达39亿斤。完成了22.2万亩农作物高光效栽培示范面积和建设40个万亩高产示范区的任务。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210个,畜牧业产值增长20%。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6.2万亩,新增棚膜蔬菜面积4020亩。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快速增加。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4家,农产品加工量达222万吨。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发展到6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到330种。人参国际标准科技联盟在通化成立,紫鑫、百泉等人参精深加工项目投产,研发人参新资源食品179种,获批长白山人参品牌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人参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今年,通化市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要素向农村流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科学调整种植结构,继续实施农作物高光效栽培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甜玉米等优质粮食品种覆盖率,探索启动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提早落实低温、干旱、洪涝等防灾减灾措施,争取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实施中药材、蓝莓、五味子、大榛子等农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每个县(市、区)都要新建两个以上示范基地,园艺特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继续开展“菜篮子”工程,新增棚膜蔬菜4000亩,蔬菜种植突破35万亩。

      ——积极发展精品畜牧业。实施“粮变肉”、“放心肉”工程,完善汇源万头养牛基地等重点项目,在质量、品牌、安全和绿色方面狠下功夫。推进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搞好标准化养殖和全产业链加工,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畜牧业产值增长7%以上。

      ——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新上90万吨玉米秸秆压缩饲料、20万吨秸秆青贮饲料等项目,发展农业生物质与生物质能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农作物资源的全方位利用。充分利用丰富的菌基资源,推动食(药)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食(药)用菌生产面积达500万平方米。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建设。完善恒大人参产业园等20个产业化重点项目,培植、扶持、壮大人参、优质大米、蓝莓、五味子、果仁等特优农产品品牌。对现有农特产品重新筛选,优中选优,每个产品都确定1个通用的主打品牌,集中进行培育和宣传,以品牌农业、精品农业促进全市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2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