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找准定位确保第一书记帮扶有实效

14.03.2017  18:37

      为集中力量破解软弱涣散村及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全面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通化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以四项措施确保第一书记帮扶有实效。

  以薄弱村村情为着眼点,做好第一书记合理化配备。从财政、林业、民政等35个职能部门遴选出39名优秀年轻干部,针对不同的村选派适合的干部,实现第一书记的个人优势与村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任职期间,工作单位或职务调整的,仍继续担任第一书记,直至任期结束,以确保帮扶连续性。

  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出发点,突出第一书记工作重点。以帮助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为中心,帮助选上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长效型的项目。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资源利用型、特色产业型、入股分红型、服务创收性、租赁经营性、税收返还型项目做文章。截至2016年末,全县第一书记帮扶发展集体经济项目52个,其中30个村项目已启动实施,总投入400多万元。

  以严格管理考核为突破点,狠抓第一书记工作落实。建立日常台账管理、不定期抽查督导、年末综合考核“三位一体”管理考评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确定为副乡(局)级后备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开展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取消年底评优资格,并进行组织约谈或另行选派。同时,将年末考核指标细化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公益事业建设、村班子建设、党建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5项,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式,提升考核结果的准确定、科学性。

  以让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明确第一书记工作中心。要求第一书记每周至少有3天到村开展工作,每月至少召开村民座谈会2-3次。年底考核时,采取一票否决制,群众满意度达不到80%的,直接定位不合格。截至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共投入帮扶资金 419.945万元、帮扶物资折价281.3万元,年度群众满意度测评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