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开启“订单式”扶贫新模式

03.06.2016  16:39

      “村集体原有20栋冷棚,种植瓜果蔬菜,效益不是太好,去年还赶上一场大雪全都压垮了。今年,县工商联联合企业家们帮我们建起了新的绿色无公害的蔬菜种植大棚,并和村里签订高价回收订单,解决了村里10多个贫困劳动力。”通化县西江镇兴胜村会计金凤兰竖起大拇指说。

      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签订扶贫订单打造“企业绿色后厨”,“订单式”扶贫一举两得。

      创新扶贫工作,开启“订单式”扶贫新模式。今年,通化县工商联牵头成立众商联盟,组织50名企业家带动西江镇兴胜村和英额布镇小都岭村的50户贫困户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业,每名企业家出资5000元,已经在西江镇兴胜村发展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30亩,使用农家肥种植水萝卜、生菜、大白菜等品种,保证蔬菜绿色无公害。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到基地打工。待蔬菜成熟后,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年底预计盈利5万元,所有收益归全村20户贫困户所有,人均收入1000余元。

      民主村与兴胜村毗邻,“订单式”扶贫在这里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成立了扶贫产业基地,这里有苗木、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3个项目,通化市精准扶贫小组为村里提供了20万株红松苗,我们负责种植,2年后扶贫小组按市场价回收,预计收益的8万元,将按照村集体占5成、贫困户分3成、流动资金占2成的方式分配,同时吸收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种植和管理中,获得劳务费。”西江镇民主村第一书记刘艳飞看着长势良好的红松苗喜出望外。

      刘艳飞说,除了种植红松,他还外出考察,从亳州药材商引进了地黄种植项目,同样与企业签订订单,预计15亩地黄亩产可达10000斤,每亩利润2000元,引导村民将眼光从种植粮食作物转变到利润相对较高的中药材上。与此同时,依托县里的扶贫资金,还发展食用菌10亩8万棒,收益全部分给贫困户。

      “我上有老、下有小,家里8亩地一年赚的6000元养活一家4口太难,村里对我特别照顾,3个项目都让我参与做工,不算年底分红,光务工费一年就能赚6000元,我得好好干,好好回报村子。”贫困户王术文黝黑的脸上满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