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兴林镇公祭412名被害同胞

18.12.2014  08:27

  本报通化讯(记者 卢红) 1936年7月14日至15日,日寇以“通匪”为由,血腥屠杀白家堡子群众412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惨案”。12月11日,在我国首个法定“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日”前夕,通化县兴林镇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死难同胞大会。镇领导班子及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惨案幸存者家属与社会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公祭。

  1934年,以杨靖宇将军为首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河里地区(今天的通化县兴林镇、大安镇)建立根据地,对南满抗日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1936年7月8日,日本守备队和伪森林警察队共两个排,到白家堡子一带的山林中,杨靖宇将军于次日命抗联一部设下埋伏,15分钟战斗击毙日军11人。日寇恼羞成怒,调集通化、柳河、辉南等地日本守备队100余人及伪军一个营,从14日至15日,以“通匪”为由血腥屠杀白家堡子群众412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惨案”。

  据兴林镇乡志记载,这次惨案现场有三人幸存,李中昌被鬼子捅了三刀,两刀在后背,一刀把胳膊上臂捅穿了,李中昌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妹妹都被杀死。幸存者郭汉臣后背被鬼子捅了5刺刀,他的妻子、三个儿女都被害死。幸存者惠连芳只有14岁,她和母亲一起被机枪打倒。他们都是在苏醒后挣脱绳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据兴林镇镇长程德龙介绍,当年日军屠杀的412位白家堡子同胞尸骨都合葬在兴林镇大荒沟村东山脚下,1965年通化县政府为死难同胞修建了纪念碑。

  “绝地枪王》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电视连续剧《绝地枪王》讲的就是这段历史。”程德龙说,1933年11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来到通化县大荒沟一带山区,创建了著名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联军以“河里”为家,在这里贮藏物资、建立医院、开办工厂、召开会议,兴林镇曲柳川村设有被服厂,四台缝纫机七个人操作,还有一处被服厂设在迎门岔山里住户老那头家,电视剧“绝地枪王”里的那五常的原型就是老那头。老那头家有三台缝纫机,六个人操作。这两处被服厂都制作军服、军帽、军被、帐篷、缝补改制服装等,他们把购买或缴获的白布做成军服,再用黄菠萝和柞树皮熬成黄色,给战士换装。

  程德龙告诉记者,“白家堡子惨案”发生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日寇对白家堡子采取“三光”政策,种种屠杀方式惨绝人寰。“白家堡子惨案”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缩影,它是抨击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逃脱罪行的又一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