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返乡打工一年入账10万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20.12.2014  13:03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制约就业发展的瓶颈。不过,近几年,吉林省先后在通化县、长春市双阳区、磐石市开展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让更多的农民工不再做“候鸟”,而是返乡就业或创业……在长春市双阳区,农村就业制度的改革正“引凤回巢”。

创业孵化政策

在家门口也能赚大钱

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新兴村的村民季文祥,现在和媳妇儿两人一个月的收入有6000块钱,还有五险一金,几乎跟城市里的上班族没有区别。两个人都在位于双阳区的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工,种植有机蔬菜。而这里,正是双阳区创建的农民返乡创业基地之一。

家里的地租出去了,以前在长春附近跑车拉活,天天没点儿不说,还怕被查,收入也不稳定。后来来到国信农业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有3500元,朝九晚五,还给交五险一金,比在外面跑活儿可好多了。”季文祥说,现在媳妇儿在这做生产,工资一个月2500元,两人还入了公司的股份,算上年底分红一年得有10万元入账,不用再外出赚钱,在家门口也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据该公司研究所负责人李音介绍,公司作为双阳区创建的农民返乡创业基地之一,每年可以带动周边的返乡农民工200-400人就业,除此之外,基地还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场所和种子农药,收获的有机农产品高于市值2-3倍价格回购,这样的创业孵化政策,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今年45岁的王秀华是长春双阳区新兴村的一位农户,她和老公以前自己种地,农闲时到外地打工,一年也就3-4万元的收入。如今在基地创业,种植3个大棚的有机蔬菜,棚子租金、种子、有机植物农药的成本完全不用自己承担,每年的收入能有30万元。“不用像以前一样农闲时候还得外出找活儿干,现在在家门口也能赚大钱。”王秀华笑着说。

对接用工需求

构建“半小时就业服务圈

17日在长春市双阳区采访时记者发现,这里的农民工了解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个个深入村屯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已经基本构建了偏远农村全面覆盖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村民不用去外地,也能对接到企业的用工信息。

双阳区大营村的村民刘长英,想在过年前的2个月再找个短期家政的活儿干干,这几天一直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发布的用人信息,17日记者在服务站采访就碰见了她。

我家种地,每到农闲的时候,我就关注有没有短期的活能干,现在村服务站里总发布用工信息,我身边的人好多都在这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刘长英说,她从家到这个服务站不到半个小时,服务站提供的不少用人岗位也都是附近的企业,对接起来非常便利。

据双阳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郭庆林说,去年开始,双阳区在全区边远的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人力资源市场,今年又建了3个,加上8个乡镇的人力资源市场,目前基本已经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边远行政村全覆盖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在村级的人力资源市场,不仅可以办理各项人社部门业务,对接招聘信息,还能根据农民和市场需要,把就业培训搬到村屯,送技能到村里。“目前只要有就业需求的农民,我们基本都实现了劳动力转移,有60%的劳动力已经就近消化。”他说。

长春市双阳区农村就业制度的综合改革是全省的一个缩影。据悉,为适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需要,吉林省研究制定了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共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92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60个,共创业3.6万人,带动24.5万人就地就近就业,改变了过去大多农民工背景离乡就业的局面,实现了务工持家两不误,既能务工赚钱,又能照顾到家,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记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