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幸福之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一周年之民生篇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民生,有如神经末梢,丰富细微而又极为敏感,时刻牵动着经济发展的中枢。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一年来,我省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就像一串串“幸福密码”,开启了一扇扇幸福之门,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原来看别人种蓝莓发了财,可是家里没钱投,只能干着急。”家住靖宇县三道湖镇支边村64岁的葛希金是村里的贫困户,他腿脚不好,老伴和儿子都有病,每年只靠种地收入的5000元钱维持生活。
2016年元旦过后,县扶贫办给老葛和村里的贫困户免费送去了蓝莓苗。如今,蓝莓已经到了快要收获的季节,他心里乐开了花。“到今年秋天,家里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我们家也终于可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
2016年新年的门槛刚刚跨过,我省打响了脱贫攻坚第一战——“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活动在白山松水间全面启动,千万股热流在白山松水间汩汩涌动,纵横奔突……
“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要举全省之力强势推进,集全民之智精准扶贫。我省通过建立‘1+N’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政策推动。”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1+N”政策体系涵盖了脱贫攻坚的主要领域,力度大、含金量高,切中了问题要害,切实做到了脱贫攻坚政策横向全覆盖、纵向插到底。
方向已明,冲锋号已响,刻不容缓。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推进脱贫攻坚战。严格标准和程序,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并开展了“回头看”,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绘制全省贫困地区、重点贫困村分布图和产业扶贫地图,摸清“贫困人口在哪里,贫困村在哪里,归谁管,由谁扶,扶没扶”等情况。
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我省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一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作为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突围战”来打,引导贫困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跳出“桎梏”,从根本上跳出“困境”。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培养其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立足于自力更生,轻装前进。
脱贫既要“输血”也要“造血”。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着眼点放在产业发展上,采取对有劳动能力的,把政策落实到位,促其主动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大户带动、父子联营、帮扶带动、资产性分红等办法,促其持续脱贫,形成了龙头企业拉动、合作社带动、村集体托管等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 以前,“想贷款又怕无力偿还”是困扰和龙市高岭村夏清泉脱贫的主要障碍。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没有投资项目,就怕贷款“打了水漂”,使家里本来就清贫的日子雪上加霜。高岭村采取鼓励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贫困户以自身享受的低息贷款、贴息和项目补贴等优惠政策进社入股分红,实现“捆绑”致富。和龙市延龙黑毛驴养殖合作社目前吸纳了像夏清泉一样共408户700名贫困户,除去养殖成本,贫困户代养一头已孕母驴可收益4000元以上。
大安市通过采取引导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搭车”致富。全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谋发展,目前,种植基地达到2150公顷,已经与1433户贫困户签订了订单合同,其中种植糯玉米1000户,每亩可收入2000元,种植辣椒433户,每亩可收入4000元。
居家养老,“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蒸五花肉、鸡蛋糕、胡萝卜烧南瓜、酸菜海带汤,一荤两素一汤,10块钱。”在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岭东社区“幸福里助老之家”,81岁的杨连春老人在享受完“免费的午餐”后,就和朋友们打起了扑克。用杨大爷的话说,反正子女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家闲着无事,来这里过一天觉得很充实。“谁说老来无趣,我在这交了好几个朋友呢。”
杨大爷的幸福晚年,得益于我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积极探索。为应对老龄化,我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套餐式服务,越来越多老年人得到实惠。
“一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把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坚持居家养老抓服务、社区养老抓覆盖、机构养老抓规范,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省民政厅副厅长李轩说,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解决了百姓最实际的需求。松原市宁江区文化街道75岁的李国敏老人由于老伴儿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又先天性智障,长年累月被繁重的家务压得直不起腰。自从全市对空巢、独居、失能等生活困难的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以后,她只需要打个电话,就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这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支付。
政府投入发挥了杠杆效应,一大批家政服务企业纷纷转型加入养老服务行列,服务供给能力快速增长。自从与长春市的试点地区签订协议后,家政服务企业裕宸集团业务得到了长足拓展。
“养老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幸福里助老之家总经理何伟说,作为承接“吉林省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的首个试点单位,公司正在努力规划符合国情、贴近生活的家庭养老全面解决方案,从老人的衣、食、住、行,包括医疗等46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套餐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受到老年人的好评。
目前,全省有536个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37.8%,主要形成了3种服务模式:委托运营模式、延伸服务模式和资源共享模式。全省已有800余家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家政、照料、餐饮、医疗、康复、护理等10多个领域,服务老年人55万人。
今后,省民政厅将对试点情况做进一步跟踪评估,完成整个模式的创建工作,构建更全面的服务设施和网络以及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包括人才培养、就业带动、服务供给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吉大医院的病房里,孙淑兰打完了最后一针,医生正在叮嘱她出院的注意事项。老伴儿李树杰正在收拾回家的东西,脸上露出许久不见的笑容。
“有了即时结算平台真好,看病方便多了,也省了很多报销的流程。”提到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孙淑兰打开了话匣子。
2016年6月初,孙淑兰因为转氨酶高,在汪清县医院住了4天,由于地方医院医疗条件有限,院方建议她转到长春进行治疗。
“当时我和老伴一听要转院,一下子就懵了。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家里条件一般,到省城看病最少得五六万元,当时都想放弃治疗了。”孙淑兰说,按以前办理医保转院,手续太麻烦了,得先垫付医药费,看完病再拿相关手续回当地报销。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办理一张异地就医结算卡,结算,方便多了。”李树杰抢着说,在当地医保局办理转诊手续,再到省医保局办理一张异地就医结算卡,出院的时候就直接刷卡结算,只要缴纳个人承担部分就可以了。
我省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工作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以来,省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时,在不改变现行医保政策、不转移医保关系、不降低待遇标准、不调整就医流程的条件下,可实现即时划卡结算,无需垫付医疗费用。目前,全省直接结算已使8.5万参保人员受益,结算医疗费用约12亿元。
提起医保“慢邮”变“漫游”,通化市王中丕老人的儿子喜不自胜。几年前,他把老人接到了长春居住,但每年为老父亲报销医药费成了他的“心头病”。
王中丕老人患了直肠癌,前两次都是先垫付医药费,然后再回通化报销。“大额的医药费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而且每次来回路费也是不小的开销,还得请假办理各种报销资料,少了还要来回找医院补办、盖章、出证明,一圈折腾下来,感觉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似的。”老人的儿子笑着说,自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启动后,只要一刷卡问题就都解决了,方便又省心。
医疗保险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让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父母随子女外迁的情况越来越多,对医保“随人走”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为方便异地居住参保人员就医,在省内异地就医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成果的同时,我省又开始了跨省异地就医的破冰之旅。
“从2015年开始,我们克服异地政策、制度、管理、经办以及信息系统建设差异的困难,通过建设跨区域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积极探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医保局局长金华说,目前,我省已与海南、新疆、广西、重庆、贵州和云南签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合作协议,其中全省与新疆跨省结算业务,省直、长春市与海南跨省异地就医业务已正式开通运行。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须躬行。从长白山脚下到松花江畔,从八百里瀚海到边陲山区,浓浓的民生情怀,描绘出我省人民全面奔小康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