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沃野处处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一周年之“三农”篇

22.07.2016  12:15

      盛夏的松辽大地,千峰竞翠,万物葱茏,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从全国看,吉林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一年来,吉林省的“三农”工作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为引领,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可谓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速

      走进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镇榛秸泡村的九台雨田生态水稻农机化生产合作社,社长李雨田告诉我们,靠着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支持,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机化项目的投入,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农机保有量达到146台(套),入社农户达到915户,土地经营规模达到1000公顷,机械化作业面积可以达到1500公顷。水稻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他带着我们来到农机库房,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拖拉机、收割机如待命出征的战车,时刻准备着奔驰在丰收的沃野上。

      省农委的同志告诉我们,雨田生态水稻农机化生产合作社,不过是数以千计的农机合作社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亮点,为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了保障。

      让我们看这样一组数字吧:

      目前,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80%,达到82.5%;

      农机总动力突破3000万千瓦,达到3152.5万千瓦;

      大中型拖拉机突破50万台,达到52.14万台;

      玉米水稻收获机械突破5万台,达到6.33万台;

      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突破7000个,达到7077个;

      农机年销售总额突破50亿元,达到53.34亿元;

      农机化年经营总收入突破170亿元,达到175.14亿元。

      当前,为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吉林省正在打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版,助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永吉万昌现代农业先导区是永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涵盖了3个乡镇18个村。当我们来到这里时,无论是那1万亩规模化集中连片高标准水田,还是作为农业公园的“稻梦天地”,还有600座大棚的芦笋生产园。都给了我们对现代农业的全新认识,可谓惊艳。

      那稻田里悠然而游的鸭子和那一串串诱虫的灯,让我们最直观地感觉到什么是有机水稻;那渠埂一体的塑料池埂和水泥渠道里清清的流水,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高标准农田;那包括农机服务、农资供应、智能配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一站式”、“菜单式”专业化服务。

      永吉县负责同志向我们介绍,这个有机水稻现代化生产基地,是宇丰集团的种植基地,拥有高标准水田一万公顷。通过大面积土地流转,这里的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信息化。坐在信息中心,就可以全程、全方位地掌控水稻的生长情况,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气象信息。

      在永吉宇林芦笋专业合作社,我们了解到,这个合作社带动了310个农户种植芦笋,调减玉米4000亩,亩均收入可达2.4万元,是种玉米的15倍左右。

      万顷有机水稻现代化生产基地和芦笋生产园能够得到如此发展,离不开宇丰集团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它在水稻加工的基础上,发展成集水稻等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加上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企业集团。

      不约而同,吉林市东福集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神农庄园温泉度假村,带动了餐饮、度假、休闲、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每年接待30余万人,实现了由单纯生产加工型向复合型、多功能轨道转变,同时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动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省农委主任李国强在谈到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如何发展时告诉我们,下一步主要是强化政策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按照效益好、后劲足、带动力强的标准,围绕优势资源重点培育打造粮食、畜禽、特产三大产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做好评选和监测工作,做到优胜劣汰、有进有出。鼓励龙头企业适应新常态,加强项目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企业做实做优、做大做强。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按照打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思路,总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升级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白金名片”日益闪亮

      一年来,不管你走进车站、机场,还是走进超市、门店,不管是在电视节目的间歇,还是在乘车旅行的路边,不经意间,总会有4个大字闪现在你的眼前,那就是“吉林大米”。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到吉林省考察,提出“粮食也要打品牌,这样价格高,效益好”,并指示我们要立足吉林生态环境优势,“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一年过去了,“吉林大米”这张“白金名片”已是日益闪亮。

      谈起“吉林大米”品牌的创建,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告诉我们,这一年来,粮食部门编制完成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规划(2016-2020)》,并上报省政府获得批准。《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全力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工作思路。即:塑造一个核心品牌——“吉林大米”;构建一个产业联盟——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搭建一个电商平台——“吉林大米网”;制定一个标准体系——吉林大米系列品种质量标准;拓宽一个直营网络——吉林大米直营销售网络。

      吉林省处于世界最优的水稻种植带上,优质的水源、优良的品种、适宜的气候,还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生产出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成分甚至外观都一流的好大米。可是,由于不重视品牌建设,不重视宣传推广,省内的大米品牌多达近千个,稻米加工企业长期处于小、散、乱状态,好米卖不出好价钱,有的甚至沦为别人的原料基地。说起“东北大米”可谓尽人皆晓,可说起“吉林大米”却少有人知。

      “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无疑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松源粮食集团,这个稻米加工业中的唯一大型国企,在吉林省西部稻区率先拉起了产业联盟。集团副总经理苗凤祥告诉我们,松粮集团以“好基地、出好米”为口号,建立起区域性的企业联盟,联盟现有22户企业,基地面积由整合前的30万亩扩大到50万亩,稻谷年加工能力由12万吨扩大到50万吨。它们在保留自己原有品牌的同时,统一使用“查干湖大米”的品牌,使联盟内企业共享集团品牌建设的成果。短短一年间,不论是品牌建设,还是销售拓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仅销售额就翻了3倍。

      大米品牌建设还促进稻米加工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在种植方面,松粮集团重金聘请水稻育种专家,与国内16个水稻科研院所联合,同时引进147个水稻品牌进行试验示范,意在打造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培育自有的水稻品种,实现种子本土化,为自主品牌提供保障。在销售方面,则采取与大型商超合作,在商超内设专柜,在重点城市设直营门店等形式,实现了从种子培育、水稻种植、大米加工到消费者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

      作为吉林省中部水稻主产区的吉林市,在大米品牌建设中,实施“好米变名米”战略,以“中国粳稻贡米之乡”这面大旗统领3个“地理王牌”——

      “大荒地大米”——中国驰名商标,来自国家级龙头企业吉林市东福米业公司。由于大荒地的品牌引领,村里搞起大面积土地流转。熟悉水稻种植的村民变成了东福田间作业的工人。刻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吉林市’产业示范区”的巨大石碑就立在大荒地的稻田地间。

      “万昌大米”——是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及其周边乡镇所产大米的集合品牌,已列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永吉县已授权16家当地大米企业使用万昌大米地理标志商标,指导各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生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万昌大米”进入全国40多个城市、2000多家超市,而且远销到了日、韩等国。

      “舒兰大米”——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舒兰市的地区品牌。该市是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和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目前,舒兰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13万亩。10户获准使用“舒兰大米”商标的企业,年产优质大米20万吨。

      绿色、有机、无公害,这三大品牌凸显了吉林大米“安全、营养、健康、好吃”的品牌形象,契合了国家倡导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节拍,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新需求。

      一年间,吉林省的大米品牌建设成效斐然:

      ——大米产业联盟体系基本形成,核心企业由最初的7户增加到目前的27户,相关的规章制度正逐步完善。

      ——吉林大米系列地方标准即将出台,标准查新、样品采集、品质检测、比对分析、数据汇总等工作已全部完成。

      ——大米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已经启动,相关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

      ——良种育秧基地初步形成,优良品种的选择范围更为广阔。

      ——中高端大米占总量比重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省中高端大米产量达到11亿斤,同比增加13.4%。

      ——企业自有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2016年,省内大米企业自有基地(含流转和订单)达到170多万亩,同比增加13.3%。

      ——大米品牌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通过实施“吉林大米+”战略,以东部火山岩大米、中部黑土有机大米、西部弱碱大米为特点的区域品牌整合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大米销售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在省外累计开设直营店(含加盟店)已达到1265家。其中,上半年新设直营店(含加盟店)167家。

      不久前,一条小消息令人欣喜,那就是久负盛名的“五常大米”的产地——黑龙江省五常市主要领导带领考察组专程来吉林省考察大米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学习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经验。

      “吉林大米”,大有可为!

      美丽乡村更加美丽

      2015年,在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习近平总书记得知当地农民仍然在使用传统旱厕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为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住建部将吉林省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试点省,农安县、和龙市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农安县合隆镇烧锅岭村村民赵亮,正是“厕所革命”的首批受益者。

      沿着5米多长的红砖小道,走进赵亮家,左侧便是卫生间。在这个约8平方米的空间里,坐便器、洗手池、淋浴器、洗衣机一应俱全。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雪白的墻砖、乳白的地砖一尘不染。

      赵亮告诉我们,过去一家人使用后院东侧的旱厕,夜晚和冬季如厕是难题。2016年6月中旬,施工队将家里的淋浴间进行改建。“目前,室内卫生间已用了快半个月了。前几天,我读大学的儿子回家,看到新卫生间特别高兴。直说,现在多好,又干净,又方便!

      在烧锅岭村村路旁,一个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工程项目正在施工。远远可见,沟槽中,由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污水净化池已现雏形。承建单位中泰公司总经理赵力国向我们介绍:“这里是60户厕改试点农户的污水集中净化处理站。地下排水管线铺设和净化池建设已近尾声。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袁忠凯在介绍“厕所革命”的意义时说,农村“”厕所的改革是篇“”文章,是关乎卫生环保的大问题,更是衡量文明进程的标尺,有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为此,吉林省提出了“五个一批”的总体厕改思路。即,城镇化推进一批,新建房屋要求一批,D级危房改造配建一批,试点示范带动一批,农家乐旅游景点完善一批。

      2016年,全省计划完成10万户厕所改造,指标任务已下达各县(市)。为保障改厕任务的顺利实施,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住建厅申请的2016年全省农村厕所改造4.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已经通过省人大审议及省政府批复。

      为保障“厕所革命”顺利进行,2015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方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吉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5年内在我省相关县(市、区)投放的贷款总额不低于300亿元。

      “厕所革命”也带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全省各地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以清垃圾、改厨、绿化等“四清、四改、两化”为主要内容的万村面貌整体提升活动。到目前,全省累计改造农村围墙28.9万公里,建铁大门149.7万个,改造庭院84.6万个,修建排水沟2.8万公里,建设了农户储粮仓45.9万套,安装路灯13.8万盏,绿化美化自然屯11758个,配有农村保洁人员3.4万名,建垃圾临时堆放场点0.9万个、垃圾收集池2.8万个、垃圾箱8.9万个,配备垃圾转运车1.1万台,落实保洁经费1.76亿元。全省7152个行政村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起农村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的管理制度。

      回首过去的一年,“三农”工作步履铿锵收获丰硕;展望未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可以自豪地向总书记报告:您的嘱托,我们没有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