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高考志愿该咋填?听听过来人的说法

23.06.2015  10:26

今天开始,我省的高考考生和家长们将要面临填报志愿的纠结时刻。到底是该按照孩子的个人爱好来呢,还是要紧盯就业呢?是选择名校好还是选择知名专业好呢?新文化记者22日通过QQ群和微信采访了40位在校大学生,让这些过来人讲述一下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状态,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借鉴。

Q1 为爱好or为就业?

学霸基本很任性

刘恒宇,2013年 吉林 省文科第一名,如今在清华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我当时确实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进行选择的。”他说。

于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的学生,说到自己当年如何选择专业,他说:“当然是爱好咯。”要在这里补充一下的是,当年他是竞赛保送生,可以任选专业。

分数一般的多考虑就业

李鸣,厦门大学大一工科实验班的学生。“当初就是分低选专业,分高选学校,我当时的分数就不够高,所以选择的是专业。”他说。

贺君同,吉林财经大学大一的学生,“就业考虑,专业很重要,一定要去王牌专业。”她说。

许猛, 长春 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大四的学生,“当时我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专业,如果重新选择,我会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专业的。”他说。

■声音

是对自己未来的初步设计

目前在北京大学学习电子专业的刘晨说:“我觉得做选择本来就是一种综合考量,与其说是因为爱好,不如说是根据对自己未来的初步设计。这里包括了我将来想做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怎样利用这四年来丰富自己等。有一个已经毕业了在谷歌做程序员的师兄,他高中时候就是个计算机大神,也很喜欢这个方向,但是本科选择了北大物院,他说原因是他想通过这四年完整自己的世界观。”

Q2 选专业or选名校?

在记者的调查中,已经身在名校中的刘恒宇、于淼、李鸣、刘晨,在普通本科院校的贺君同,三本院校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的陈同学等37人都选择了名校。为何大家对名校如此“一边倒”?

“就业时首先看你是啥学校的”

陈同学说,当年他的分数可以选择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也可以选择现在所在的博达学院,学习的都是师范专业。“当时珠海那边告诉我,说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我就选择了博达学院,这个选择让我后悔了三年。”他说,“因为现在就业根本就不看你是啥专业的啊,首先就是看你是啥学校的,你不是好学校的,连简历人家都不收。”

“选择今后人生的气质”

“选择一所大学,尤其是本科就读的大学,其实是在选择今后人生的气质。遇到什么事、得到什么眼界,很大程度上都是本科就读的学校带来的。可以讲,本科的母校将成为身上最为深刻的标签,这样比起来,就业、专业都不那么重要了。”吉林大学研究生张天译说。

■声音

工作的时候还是看专业知识

巢家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大三的学生。他当年的分数是可以选择比现在这所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的,“我觉得应该看专业更多一点吧。虽然名校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可是我觉得选择一个比较好就业的专业也可以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工作的时候还是看专业知识。”他说。

Q3 重新选会咋选?

为啥坚持原来的选择?

巢家辉说:“如果重新选择的话我也还是会选择现在的这个。因为确实是我的兴趣。我可以带着兴趣学习这个。而且考虑到以后的工作也是会选择这个。”

吉林大学的王一鸣说:“我还会选择吉大,因为我收获颇丰,并无虚度。”

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大三的柳楠表示:“如果重新选的话,我还会以就业为主,同时考虑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是否有利于自己所选专业的发展。”

希望有哪些改变?

吉林大学俄语专业的董明玉说:“如果有机会重新来选,我还是会选择法律或者新闻专业。”

北大的张同学说:“重新选一次读中文,再来一次读哲学,再再来一次读历史。”

厦门大学的李鸣说:“重新选的话一定会去北京上海,机会多,视野也更广,就业也更好。”

吉林大学的齐艺萌说:“如果再来一次会去北、上、广,选地理位置好的名校。”

■声音

选学校和专业是一个综合考量

“选学校和专业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对你过去十多年来在学业和视野上的积淀、对自身和理想的认识,甚至是对长久以来的成长环境的综合考量。我觉得这个才是考生们这一段时间应该自己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准备的。”北京大学的刘晨说。

■专家

有兴趣才能有动力学

王春生,吉林省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原长春市招生办副主任,昨日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跟风肯定是不对的

王春生说:“我个人赞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有有兴趣,到了大学学起来才有动力,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性格特质和孩子将来的人生规划。”

王春生还提醒家长和考生,“分数高有的时候并不代表这个专业就好,你看现在财经热、建筑热,我认为都不太正常,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跟风肯定是不对的。”

不要害怕“瞎分”

可是这个根据爱好也是有前提的,“为什么我老是让考生和家长提前准备?你还要看选的专业都学些什么课程,培养方向是什么,仔细衡量到底是否适合自己。”王春生说。

有的家长和考生特别害怕“瞎分”,“有的家长和考生之前就选好专业了,结果分数一出来,发现之前选好的480分就能上,而自己打了520分,这么报就‘瞎分’了,其实不要怕浪费,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好。”他说。

如没有专业倾向,建议去名校

关于是选择名校还是选择知名专业的问题,王春生建议,如果考生没有明显的专业倾向,那么建议选择名校,学习气氛更好一些。他说:“尤其是将来想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就更要尽量去名校。”

如果是有明确的专业倾向,或者是将来想要早早就业的学生,王春生建议找名牌专业。

不能光看分,更要看名次

王春生最后提醒大家,1分段表下来之后,大家一定要仔细分析一下,“不能光看自己的分,更要看自己的名次,对照各校的招生计划,看看每年这所学校在我省招生分数所对应的名次,这样报考,心里更有底。”

新文化记者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