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二孩纠结症”

03.11.2015  14:27

  原标题:辨证施治“二孩纠结症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西医用药注重个体化,也就是说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每家状况千秋各异,没有唯一答案。

 

  上周五的那一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意味着“独生子女”这个词将会成为历史。作为与计划生育政策同龄的人,记忆中就是伴随着“独生子女”这四个词长大的。虽然这是在健康版的言论,但请允许我跑会题,多聊聊那些关于“独生子女”的特别记忆,不然我怕这些记忆会随着“初老症”的来临而被遗忘。

 

  在整个80年代,走在大街小巷,总会看到各种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尤其是在农村:“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早致富”、“少生优生奔小康”等等口号,光屁股的小孩都能倒背如流。还可以看到不少宣传画,印象比较深的是画中:一个满脸自豪的青年农民,脖子上骑着一个小男孩,左右手臂上分别挂着两个稍微大些的女娃,第二幅中,青年农民变成了弯腰驼背的老汉,长大的儿子骑在他的背上,四个女娃沉重地吊在他无力的双臂上,下面的文字是“年老后你还有这么大力气吗”。还有一幅地球被拟人化了的宣传画:地球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它不堪重负,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在老家城市里,只生一个孩子甚至被视作一件时髦的事,至少妈妈们被解放出来了,“看到你外婆生那么多,我就害怕重蹈覆辙”,老妈当年的一席话至今还不时跳出来,久久萦绕在我耳畔……

 

  记得我们外婆、奶奶那一辈人,生四五个都不在话下,生个八九上十个的甚至还会被视作“英雄母亲”,听长辈说,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人力缺乏,于是我们学习苏联经验提出“英雄母亲”来鼓励生育,这也符合中国人“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传统观念。

 

  从医学健康角度说,生孩子对女性来说有诸多益处,比如可减少乳腺问题,降低乳腺癌风险,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几率,甚至有可能提高免疫力等等。但凡事过犹不及。生那么多,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质量自然会下降。

 

  不过按照辩证法的思路,“只生一个孩子”也一样会出现健康问题。没错,生理健康问题避免了,心理健康问题来了。

 

  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不同年龄的人,在学校读本科、研究生,仍一直受父母家人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断奶期”明显比“70后”的人要长。而跟上一辈的人打交道就会发现,他们有兄弟姐妹,从小就会互相关心,懂得一些与人相处之道;而独生子女们,尤其是第一代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很多都是被照顾下长大,“小太阳”一词就是当时很有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更自我,言语行事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毛病也普遍。

 

  当“二孩政策”放开,有独生子女直呼受不了,一位独生子女网友半调侃说:“我问了一下我的(大学)室友,她们对单独能生二胎什么看法。邻床很淡定,她说她独身主义不准备结婚,这事和她无关。对面床说女生也很可爱,如果有可能她想去做同性恋,直接逃避。只有斜对面床很开心,她想有两个孩子。

 

  更注重自我感受,更关注自我诉求,无疑是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比起他们上一辈人的进步,但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所以说,生一好,还是生两个还,抑或是多生几个更好,没有标准答案。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西医用药注重个体化,也就是说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每家状况千秋各异,孩子如何能成长得身体、心理双健康,没有唯一答案。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