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看中部 长春培育科技“小巨人”

28.05.2017  07:44

  长17厘米、宽13厘米的“吉湾一号”CPU,是东北三省第一颗32位CPU,也是全国首个面向桌面云终端应用设计的CPU,被称作中国第一云芯。经过2000多个日夜的研发,产品一问世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有500余颗正在客户企业试用。

  “‘吉湾一号’CPU制作的云终端整机在单位办公环境里取代了传统PC主机箱,大大减少了整个单位ID系统的采购和维护成本。”长春吉湾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巍说,利用“吉湾一号”CPU,Windows、Word、Excel等软件可以放在单位机房的服务器上运行,交由单位网络部门负责管理,能解决许多管理、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吉湾微电子有限公司只是长春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之一。长春市科技创新正迎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速的新局面。2016年,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8.2亿元,较2012年的22.87亿元增长了373.11%。

  “吉林一号卫星”“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闻名全国;希达电子、光华微电子、永利激光等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

  走进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全球最大的全固态激光器生产线。在流水线上,工人们身着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仪器,正在对LED产品进行组装。

  “高密度集成三合一显示屏是我们最新研发出的产品,产品凭借无缝拼接、广色域、宽视角、高对比度、高刷新频率、快速响应速度、色彩自然真实、防护能力强、可全天候24小时工作等自身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光指着挂在墙上的样品向记者介绍。

  王瑞光说:“最初的希达光电只是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的电子研究室,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已成长为长春科技‘小巨人’企业。

  2016年,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已达453家、主营业务收入376亿元,较2012年的187家、148.8亿元分别增长了142.2%、152.7%。

  长春市科技大市场汇聚了1375户科技企业、4155名科技专家、680项科技成果、1484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信息,整合了全球103个国家超过1亿条专利数据以及6.8亿条科技文献资源,并加快建设了线上科技成果展洽竞价系统、在线技术交易平台等,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成果转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