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走八方名远扬——探析吉林大米的品牌“行走”战略

14.05.2015  11:36

      阅读提示

      2014年,可以称为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设元年。

      我省以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健康米”工程,吉林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一年来,吉林大米四处“出击”,八方“行走”,品牌培育全面发力,宣传推介处处“开花”,营销方式不断创新。

      探析吉林大米的“行走足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提升轨迹。

      “品牌整合”、“品牌营销”、“品牌包装”……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活儿”越来越细,功夫越来越深。细究其成败得失,将有助于吉林大米这张“白金名片”越擦越亮。

      走出去!这是吉林大米多年的期待。走出去!这是吉林大米应有的出路。“品质好、名气小”,吉林大米“江湖地位”的尴尬正是多年来品牌建设缺失的反映。

      2014年“健康米”工程被列为省政府重点工作,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品牌做响,品质做优”,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正式“开工”。

      一年来,吉林大米“南征北战”,“走出去”战略全面实施,“白金名片”越擦越亮。

      起步式 整合的“道道儿

      粮食在动与静之间保持着自己的常道。——摘自《粮道》第一章《上善若水

      当900多份出身同一个厂家却打着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让你选择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答案可能是一个都不选择。

      900多个品牌“混战”,这就是此前吉林大米市场的真实写照。

      吉林大米品质优异堪称“天赋异禀”,但品牌分散影响力小,企业实力弱、规模小,而黑龙江五常大米名气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集中品牌统一。

      吉林大米要想“走出去”唯有品牌整合之道。

      整合之道在于特色。

      东部有火山岩土质特征的“柳河大米”、“梅河大米”、“辉南大米”和“延边大米”,西部草原湿地有弱碱特性的“查干湖大米”,中部松花江流域有“万昌大米”、“舒兰大米”、“榆树大米”。放眼吉林全境,吉林大米不仅品质优异,而且各具特色。

      去年初,我省从培育地理标志大米品牌入手,围绕东部火山岩、西部弱碱土、中部松花江流域地域特点,指导各地通过地理标志品牌整合企业自有品牌。

      目前,我省已有地理标志大米品牌15个,其中,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延边大米、梅河大米、公主岭大米、辉南大米、姜家店大米、西江贡米),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舒兰大米、万昌大米、柳河大米、榆树大米、九台饮马河大米、前郭大米、梅河大米、集安大米、珲春大米)。这个数据在全国首屈一指。

      整合之道更在于市场。

      整合不仅是品牌的“精炼”,更是以品牌为纽带,以竞争为手段,去实现企业的重组壮大和资源的整合。

      永吉、舒兰、延边等地通过建立大米地方质量标准和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区域内4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的品牌进行了整合,当地的水稻种植资源、加工资源以及大米的销售资源进一步集中,地理标志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松粮集团、东福米业、国信米业、禾丰米业、宇峰米业等一批企业,成为当地大米品牌建设“领头羊”。

      松粮集团副总经理苗凤祥对品牌整合深表赞同:只有品牌整合起来,企业的知名度和自身内在品质得到了不断强化,企业才可能做得更大。

      如今,“万昌大米”品牌已在10户规模大、实力强、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试点,成功实现了从个体标识向公共标识、从单一企业向行业协会聚集的转变;“舒兰大米”地理标志品牌已授权符合规定的所有企业,并将现有30多个大米品牌整合为3-4个品牌,计划到2020年整合为1个品牌,大米加工企业整合到20家……

      省粮食局科技产业处处长张长城认为,通过地域品牌来整合企业品牌,要靠市场的手段而不是靠行政的手段,让企业之间通过实力的打拼,最后形成一个最好的品牌。

      进行时“走出去”的两条路线

      不管那些粮食最终在哪条路上行走,去了哪里,被装进了口袋,被载运在路上,或被储藏于仓库之中,实际上,他们都在受命于一种暗示的力量:传递,不断地向远方传递。——摘自《粮道》第二章《上帝怀里的解药

      “好吃大米在吉林”,这是吉林大米去年“走出去”到外地推介时统一的宣传语。

      好吃的吉林大米“走出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在陆上,一条在网上。

      品牌整合初见成效,如何实现让世人熟知?考验我们的就是宣传推介的功力和下的功夫。

      “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路场有牌、网络有名。”2014年,吉林大米的宣传推介在全国骤然发力。

      在中央电视台能看到吉林大米的广告;在北京首都机场以及部分城市高速公路、商业区能看到吉林大米的广告牌;在淘宝、新浪、京东等网站能看到吉林大米的促销活动……

      不仅仅做广告,还要走出去上门推介。

      仅2014年,吉林大米就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举办大米品牌推介(展销)会12场。

      长春、吉林、松原、舒兰、永吉、榆树等地的主管市长亲自挂帅,协调专项资金,组织对外宣传推介。省外开设的吉林大米直销店已近1000家。

      与陆上的“行走”同步,吉林大米网上的“行走”另辟蹊径,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去年4月,东福米业、梅河大米公司和柳河国信米业3家企业登录淘宝网,开启了吉林大米电商营销新模式。

      我省对电商营销高度重视,省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两次邀请马云到吉林实地考察,合作销售吉林大米。

      通过参与淘宝“挑食吉林鲜米”等活动,吉林大米由过去名不见经传,一跃升至淘宝大米网页首页,吉林大米“营养、好吃、更安全”的整体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品牌影响得到快速提升。

      品牌名声大震,带来的必然是市场水涨船高。

      我省以有机、绿色为主的中高端大米销量由2013年的42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48.5万吨,同比增加15.5%。这些大米零售价每市斤都在5元以上,好一点的要20多元一斤。

      一年间,入驻淘宝吉林大米馆的企业已由原来的3家增加到了8家,网上销售小包装大米超过10万件,共销售大米510吨,销量居全网大米之首。

      在去年9月淘宝网组织的5省6款大米“秋收新米香”促销活动中,吉林大米(东福有机稻花香)劲销1.2万单,名列第一(黑龙江五常大米5700单排名第二)。

      吉林大米“走出去”的每一个足印,都让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倍感骄傲。他告诉记者,在中高端大米消费市场,吉林大米的销价也稳中有升。“吉林普通大米平均售价由去年每斤2.7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斤3元,中高端大米均价提高到3元以上。

      深层次 提升大米“含金量

      透过粮食的流动,我们发现了粮食与文化之间那道看不见的连线,发现了它们之间那如影随形的紧密关系。——摘自《粮道》第四章《知雄守雌的“粒食”》

      “吉林大米那是相当有故事可讲。”每每提到大米的文化营销,吉林市东福米业副总经理杨靖总是能娓娓道来:吉林市史志记载,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至吉林市,吃过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准备的米饭后,赞其米香糯软滑、口感甚佳,并作诗云:“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乾隆皇帝两次东巡吉林市,也曾题诗赞赏吉林市的优质稻米……在东福米业的营销战略中,讲述皇帝“御驾亲尝”的史实,这叫巧借“名人效应”。

      文化包装,增加大米“含金量”。吉林大米的品牌营销正在步入“深层次”。

      在南昌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上,古色古香的牌楼与金灿灿的“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吉林市”牌匾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前来参观;

      东福米业设立神农博物馆收藏古老的种稻农具,深入挖掘卢城稻历史;

      柳河县柳俐粮油有限公司,将办公楼打造成大米文化博物馆,展现“火山岩稻米之乡”的文化韵味;

      央视大型纪录片《稻之道》,舒兰市平安镇成为重要拍摄场地;

      ……

      吉林大米,开始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烙印。

      文化的力量是持久的,品牌建设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文化上来。吉林好山好水好田,必能孕育出“有文化”的大米。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有文化”绝不是简单的“有故事”,绝不能只把精力放在给吉林大米“讲故事”上,而忽略了品质提升和产品安全。

      “营养、好吃、更安全”,这是吉林大米的整体形象,也应该是吉林大米文化的主要内涵。

      我省从2014年开始实施“健康米”工程,从耕地检测、种子选育、投入品监控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全产业链进行管控。今年我省又被纳入全国第二批粮食质量追溯体系试点。眼下,省内多个控水控肥控药的水稻种植试点正陆续进入插秧阶段。

      吉林大米“品牌做响,品质做优”工作同步开展。

      品牌需要底气,“行走”需要动力。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吉林大米的“行走”之路还很长。

      我省著名作家任林举写过《粮道》一书,荣获第6届鲁迅文学奖。《粮道》从人类生存繁衍、社会经济发展等视角,展现了粮食生产的历史及流通的规律,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而今,在八方“行走”中,吉林大米声名远扬,正在趟出一条新的“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