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流量谁能做主?

10.12.2014  21:36

本报记者 孙霄

我手机每月76元的月租费,包含了400兆网络流量,在家和公司都有Wifi,到月末往往200兆都用不到,而到外地出差时,业务交接比较依赖网络,流量有时会用到1G以上,还要再交100多元的流量费。”市民于小姐是个白领,工作比较依赖网络,手机套餐里的流量便成了她的烦恼之一,多买流量经常用不完,少买偶尔还会闹“饥荒”。

近日,某通信运营商推出了手机App“流量银行”,作为流量管理交易平台,被传为支持“流量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富余流量还可以转赠他人”。使得包括于小姐在内的许多市民非常期待,然而,他们在实际体验后发现,这一App的功能与套餐内的流量并没有多大关系,而该通信运营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之前的新闻是误传,套餐内流量的自由管理短期内仍只是用户单方面的理想。

惊喜:

我的流量终于听我的了?

工作要用邮件、联络要用微信、出门要看地图……随着智能手机网络方面的功能越来越令人依赖,手机套餐内的流量也像钱包里的钱一样,每到月末便令人生出烦恼。以于小姐为代表的人群,有时流量早已耗没,需要面对上网费的账单,有时流量又有富余,未免觉得月租花得“”。而根据各大运营商目前政策,套餐内剩余流量又不能真像钱一样,留到下个月再用,这就使得“流量月末清零”成了许多手机用户纠结和热议的话题。

11月25日,名为“流量银行”的手机App的出现,令许多用户感到惊喜。这是由某通信运营商推出的手机流量管理交易平台,许多媒体在报道时称其支持“流量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等服务,富余流量还可转赠他人。

流量可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自由支配套餐流量了呢?市民纷纷在微博、朋友圈内转发、议论:“运营商这是年末给大家发糖吗?”“月末清零,走你!”“我的流量终于听我的了!

失望:

新App跟原有流量没啥关系

然而惊喜过后,一些抢鲜体验的市民发现,这个“银行”所谓的“流量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功能有诸多限制,跟大家主要烦恼的套餐内流量基本没啥关系。

购买、存取、转赠……所有这些管理操作都跟一个叫‘流量币’的东西挂钩,而这个‘流量币’都是点击广告或者下载App换的,跟本身的流量没啥关系。”市民李先生反映道。在他的演示下,记者也下载了“流量银行”,在安装并登录后看到,主界面包括充流量到手机、充值码兑换、账户明细、赚取流量币、赠送流量币等功能,除了在账户明细中能查看到自己套餐的剩余流量外,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操作。

记者还发现,之前媒体宣传中所称的购买、存取、转赠等功能,所针对的对象也都是这种流量币,记者尝试了各种操作,证实除了流量币可以充值到手机上外,它与用户套餐内的流量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只点广告换流量的功能的话,这个App跟之前推出的流量宝、流量钱包等没有什么区别,之前的宣传都只是噱头!”市民杨先生抱怨说,他主要的烦恼是每月月末流量剩余而非不足,据他所知,他身边的大多数人也都是这种情况,这款新App的实际功能根本不能解决他的实际问题,下载后不久他就删除了这款应用。

运营商:

套餐内流量存取只是理想

记者拨打了该运营商流量银行的客服热线,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该App目前确实不支持对手机套餐内流量除了查询之外的操作。“套餐内流量都是用户通过合约购买的,已经有一定优惠了。”该工作人员解释说,每个用户月底剩余的流量不同,剩余流量的价值也不同,如果要把这些套餐内的流量都开放管理,无法轻易实现。

那么,既然许多用户都看到之前支持“流量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等服务”的宣传才下载了这款App,运营商有没有想到过这种误导用户的可能性呢?“之前的宣传都是媒体在转载我方宣传稿时产生了一些偏差。”面对记者的提问,该工作人员回答说,用户们之前的“惊喜”只是误会。套餐内流量的存取和转赠可以说是用户的一个美好愿望,但短期内是肯定不能实现的。

分析:

流量币”噱头大于福利

据我对市场的了解,手机套餐内的流量,除了有特殊的工作需要或条件限制的少数人之外,大多数用户的问题都在于月底的剩余。流量银行和‘流量币’这些新事物,对于用户来说,虽然是一个免费的馅饼,但实用价值可能不大。” 一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表示。由于月底流量清零这一问题的关注热度,新App的推出和媒体“流量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的宣传方式,戳中了人们的实际需求,确实能牢牢地抓住眼球。但是,从App功能的实际体验来看,也许噱头要远大于用户实际得到的“福利”。

这位博士还认为,手机套餐内流量在用户与运营商达成合约时,相当于已有过一次交易,如果这些流量再次通过App内转赠等方式流通,可能会对通信市场原有的价值体系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当消费者迎来新App和宣传噱头带来的“惊喜”时,抢鲜体验也许无害,但也该冷静想想,这可能牵涉到很大的技术和利益问题,目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