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扶真贫 最深牵挂为人民——记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第一书记王强

04.12.2017  14:17

  2016年3月,辽源市龙山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强受组织委派,担任工农乡大良村第一书记。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在王强的不懈努力下,大良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牢记职责,全面核查,建档立卡,真扶贫、扶真贫

  驻村工作伊始,在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王强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大良村的扶贫工作,他和村干部走遍了大良村所属的6个自然村,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逐户核实家庭收入、住房条件、致贫原因等,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实施了分类包保,确保认定的困难户经得起推敲检验,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不辱使命,深入基层,求真务实,解民忧、暖民心

  王强深知低保救助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多措并举,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从原来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年2625元提升到3600元,现已高于国家扶贫标准(2016年国家扶贫标准为3400元)。转变贫困户低保保障方式,全面实施补差式救助,并按50%比例上浮救助保障标准,对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重点贫困对象,每人每年保障救助资金5350元。通过扩大救助面,提升救助比例,将全村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及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重特大疾病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部分的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年封顶线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到两万元。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全村的贫困户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急难”救助,并形成常态化。王强了解到,四组贫困户于长江因突发脑出血卧床、没钱入院治疗的情况后,发放于长江救助资金2000元,并及时联系医院进行治疗,现在本人恢复较好。入村以来,共救助困难群众60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万余元。同时,结合大良村贫困户的特点,王强创造性地制定了“五必助”,即“衣食不足必助、因困辍学必助、大病重病必助、高龄老人必助、突发事件必助”,真正发挥救助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创新思路,依托资源,产业扶贫,边输血、边造血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王强十分重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贫困户培育建设兴办农家乐,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特色产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民俗、年俗,打造了顾大山庄文化品牌,以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的国家级2A景区顾大山庄为龙头,打造农家民俗旅游项目。全力改变村容村貌,在创建美丽乡村容貌、创造整洁乡村环境、助推旅游发展上下功夫,做了大量工作。从王家桥下桥至大良村六组顾大山庄沿线,实现了家家庭院有花、门前有树、无柴草垛、无粪堆,建垃圾池10个、公厕5个,彻底改变了大良村脏、乱、差的面貌。紧紧抓住銮驾山公园建设项目被列入辽源市城市公园建设规划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建设集休闲观赏、徒步健身于一体的“十里花径”旅游线路,推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扶贫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有效地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辽宁:让贫困户揣上致富的钥匙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有个洼子沟村,真是村如其名:群山环绕、沟沟洼洼,村民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三年前,村里来了扶贫干部,扶贫扶志又扶智,23户贫困户鼓起勇气,贷了扶贫互助金11.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