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野生动物过个“暖冬”

13.11.2015  14:33

  为应对强降雪给野生动物造成的食物短缺,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每年冬季都开展野生动物救助投喂饲料工作。

  为了确保今冬明春野外投食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哈泥保护区管理局的同志按照日常巡护发现的野生动物、鸟类活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科学布置投食路线。这次投食地点选择了自然保护区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地域,共设置投食点5处,投食玉米5000斤。按照投食方案,计划每月投喂一次,整个投食工作将延续到明年4月。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230公顷,是我国罕见的高山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哈泥河源头区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鹳类等濒危野生动植物,是通化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35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金雕、紫貂、原麝,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黑熊、马鹿、苍鹰、大鵟、鹊鹞、红隼、普通鵰鸮、长尾林鸮等。多年来,哈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原生地、栖息地和繁殖地的保护管理,为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壮大种群付出了不懈努力。

  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每年12月中旬开始,通化市都会出现持续10余天的极度低温天气,边远深山积雪深度达60公分,天寒地冻,食物稀少,大量野生动物面临饿死的危险。为了确保野生动物安全越冬,今年入冬以来,保护区管理局积极为野生动物救助做准备。目前,已购买饲料2.4万斤,设置了15个投食点。同时,利用GPS 定位系统和红外相机密切观测野生动物的取食情况,确保投食行动收到实效。自2013年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已累计投放饲料24吨。

  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保护区还严厉打击各种滥捕乱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胜利保护站站长赵连波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增设了多个临时保护点,加强对野生动物迁徙繁衍地、活动区域的巡查巡护力度,严格监控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可疑人员和车辆,及时组织小分队实施搜山清查,清除兽夹、兽套、鸟网等非法猎捕工具,从源头上防止盗猎现象发生。同时,我们还向保护区周边群众大力宣传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警示和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营造保护野生动物光荣、损害野生动物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并且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及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迁徙通道及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和巡查,坚持信息日报告和应急值守制度。” (张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