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理念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13.02.2015  02:11

    “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强化法治思维,确保各级政府在法治轨道上,真正以信仰法律、遵守法律、秉公执法的法治形象取信于民,带动提升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建立市县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将在2015年逐步健全的依法决策机制,显然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让代表、委员们对法治吉林建设信心满怀。

    有关“法治”的话题,也在代表和委员们的讨论中逐渐升温。

    “改革也好、法治也好,关键要解决问题,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禹治洪委员说,就吉林而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无疑是当前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吉林最现实、最直接,群众最需求、也最受益的选择。

    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修保代表建议,我省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养各类法律服务人才,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领域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尤其应注重涉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改制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重点领域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

    “加强学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是建设和建成法治政府的根基。”李大法委员呼吁,应建立健全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制度,形成培养法治思维的长效机制。

    李大法说,近年来,一些行政机关也组织了学法活动,但没有做到制度化、常态化。为此,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学法制度,明确规定学法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将学法情况通报、考核。学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法治讲座、以案说法、专题研讨、知识竞赛等方式,力求形象生动、入心入脑。

    政协委员张嘉良认为,推进依法治省,普法必须先行。让法治社会的建设在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大环境下走上亲民路线,让全民守法成为社会自觉,让法治融入百姓生活。

    张嘉良建议,政府为基层购买法律服务,为社区提供“接地气、连民心”的便民法律服务,同时邀请法律专家对执法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法律讲座,把法律知识作为公务员职业准入的重要考核内容,并纳入年度考评和晋升考核。大力开展学校普法宣传教育,让法律意识先行,融入每个人的思维。 (中国吉林网记者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