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科技落地生金——农博会记者观察之一

17.08.2015  13:15

      走进农博园,触目可及的都是展品的“新奇特”,其背后蕴含的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让农业科技落地生金,成为各地农民的最大期盼。

      科技让农业变得“高大上”起来。

      一盆花有多大效益?鲜切花展区的技术员王杨介绍,一盆“吊钟海棠”正常盆栽只能卖20元,可是通过采用悬浮控水技术,养出的花可卖到50元以上。

      一盆灵芝有多少效益?来自蛟河市黄松甸镇搞灵芝栽培的展商张杰说,最高可以卖到1000元。怎么把“高大上”的灵芝请进大棚,怎么让它5个月就长得又大又美,张杰可没少花心思。他用直风机采集的灵芝破壁孢子粉,每斤卖到了600元。一个嫁接7次的灵芝盆景,作为高端观赏植物好的能卖到1000元。张杰每年50棚灵芝,净收入达150万元。今年他把灵芝从基地搬进了农博园,一边采集孢子粉一边销售。张杰相信,既有看点,又有卖点,更有保健功效的灵芝,一定会出彩。

      从水肥一体设备到无人飞机全程喷药,农博会上各种“高精尖”农业科技竞相亮相。对远道而来的农民参观者来讲,这是“赤裸裸”的吸引,也是一次效果非凡的科技启蒙。

      农民最讲实际,“接地气”的科技让农民相信、服气。

      怎么让科技接上地气?今年第一次参展的北京农林科学院做法是,安排工程师为自己的水培设备现场讲解展示。该院科技中心经理刘长斌介绍,他们的设备特别适合统一环境的种植领域:设置自动光照调节,自动感应雨天,人工调配化肥入施肥罐后,就全程电脑控制。通俗易懂的讲解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

      在无人机展示区,既有以汽油为动力可为大型农场服务的无人机,也有替代人工的小型电力无人机。省农科院植保站展示的每架10万元的电力无人机,5分钟就能为1公顷地洒完药。植保站站长高月波带领新成立的飞行服务队都赶到农博会现场展示无人机。农民有预约,他们可以提供免费飞行服务。高月波说:“现代农业越来越高科技,但人们接受新事物有个过程,而先服务、展示,再谈合作,农民最认可。

      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惠农果药协会秘书长琚文每年都组织200多名会员到农博会参观学习,几年下来感觉受益匪浅,全镇果农、药农的种植水平和效益有明显提高。琚文说,今年他一定要组织镇上的果蔬及中药材种植户再“”农博会,“学到手都是自己的”。

      长岭县三县堡乡后三县堡村农民张海邦,是农博会的常客,逛展会最主要是为开眼界。他种3亩地的树苗和谷子,采用的就是学来的立体种植技术。今年他想到农博会上看看自走式喷灌设备,想让他的树苗和谷子再添点科技含量。

      农业科技犹如一个美丽的待嫁新娘,是无人赏识“待字闺中”,还是被花轿迎娶“登堂入室”,需要“媒人”的精心推介。让农业科技落地生金,为更多的农民接受,需要更多像农博会这样的推介载体和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