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优质化江苏探索粮食供给侧改革

24.02.2016  18:55
  

  

  近年来,江苏省粮食行业积极引导国有粮食企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粮食供给侧改革,由单一的收购向引导和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订单化收购和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保障了粮油产品有效供给,扩大了市场消费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

  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712亿斤,居全国第五位,产销盈余70多亿斤,口粮自给率195.7%,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总量771亿斤,不仅保障了省内消费,而且大量销往省外,有效稳定了全省粮食供需平衡。

   引导种植品种优化

  该省顺应消费结构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变的趋势,鼓励农户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严格执行依质论价政策,做到优质优价,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对优质粮源分仓、分等储存,通过提级升等增加农民收入。

  泰州市姜堰区以粮食购销总公司为主体,在全区推行订单收购,并建立优质粮食订单收购风险补偿机制,共签订小麦订单2.3万亩、稻谷订单1.7万亩,优质稻谷每斤加价0.08-0.1元,订单履约率100%。宝应县宝粮集团对县内682名种粮大户种植的15.2万亩优质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不仅保证每斤1.55元的最低收购价,提供免费运输和烘干服务,补贴农业保险费、免费聘请专家定期指导和测土配方,还对售粮农民二次分红,促进了品种优质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目前,宝应县共有家庭农场154个、种养大户191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95家,其中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服务规模经营主体

  主动对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预约收购、上门收购,提供整晒与烘干、粮食价格指数、市场供求信息等服务,通过提级升等、适时售粮增加收入。2015年全省共对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规模主体17345户,收粮113亿斤,占总收购量的39%;帮助落实销售渠道44亿斤、烘干35亿斤,促农增收16亿元。

  徐州市粮食局对接989个种粮大户,实行收购“有名册、有预约、有绿色通道、有专仓”。

  引导和支持粮食购销企业通过直接流转土地、订单收购、建立产业联盟等方式,参与和服务粮食规模化生产,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南通市粮食局协调有关部门,对全产业链联盟开设稻麦附加保险,水稻和小麦生产最高保额分别达到每亩1200元、800元,并帮助解决烘干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申报等难点问题。

  共分解落实自营流转土地12852亩,签订订单服务面积115202亩,涉及44家全托管企业、21家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服务农户5000多户,为联盟成员增收超1200万元。

   着力提升粮食品质

  适应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立足职能,加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四合一”储粮、“四散化”流通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应用推广,积极向气调、低温、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的绿色生态储粮方向发展,确保粮食供给“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全省在全面完成国家危仓老库改造任务基础上,新扩建收储项目94个、智能化升级项目146个,全省有效仓容达460亿斤,烘干能力达每小时9224吨;建成现代仓容20.6亿斤、智慧粮库55家、收储信息管理系统551家,基本实现粮食收购全程信息化、储备管理远程可视化。

  昆山市在维修改造危旧仓房的基础上,投资1.554亿元新建仓容7.58万吨、应用当前最先进的水源热泵和氮气气调储粮技术的现代化粮库,投资1130万元在粮食物流园内建成仓容5000吨具有机械通风、空调制冷、无线测温等功能的成品粮准低温仓房,投入约600万元对物流园粮库进行屋顶、墙面保温、仓窗通风改造,添加制冷空调。江苏农垦米业率先建成“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的现代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鼓励主产区粮食就地加工转化

  鼓励粮食企业充分利用粮源、贷款利息、仓储、运输、用电等优势,向加工环节延伸,通过自建或合作,整合产业链,推进主产区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将优质粮源转化为优质产品,全省粮油工业年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均超过2300亿元。

  沭阳县粮食集团通过库内建厂、以库带厂,面粉和大米加工企业就地短驳原粮,就地加工转化,成本低,效益高,产、供、销呈现良性循环。金坛市粮食购销公司与稻米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合作,订单生产优质软米稻谷,并与杭州富义仓米业合作,打开了“金坛软米”销售市场,帮助签约农民每亩增收250元。全省规划建设23个产业园区,推进资金、资产、资源集聚和产业链整合,实现收储、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粮食物流交汇节点,每年全省港口中转进口粮食400亿斤以上,占全国粮食进口量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