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皮影的传承困境:一百多个徒弟仅有一人在做
原标题:西府皮影的传承困境:一百多个徒弟仅有一人在做
正在雕刻皮影的刘亚利。张伟 摄
201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八,西府凤翔的年味正浓,记者来到“西府皮影第一刀”刘亚利位于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的工作室,感受西府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体味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之艰难。
在陕西西府地区,皮影戏是当地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用牛皮刻制成人物、动物、道具,以灯照影而进行表演,这种戏剧方式在西府的凤翔已有千年历史。在传媒不发达的年代,夜幕初降,几圈人围坐在轻纱薄帐的舞台下面,看着银幕后面的艺人们展示着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独特绝活。尤其是在西府地区,秦腔的吼声绵延数里,板胡声的悠长入耳,台下人听的津津有味,看的不亦乐乎。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认为:“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以渭南华县皮影为代表的东路皮影和以宝鸡凤翔皮影为代表的西路皮影。与东路的华县皮影相比,凤翔皮影人物逼真传神,造型大方舒展,颜色亮丽,配以乡土气息十足的秦腔,皮影戏倍受西府群众欢迎。
刘氏皮影是凤翔皮影的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素有“西府皮影第一刀”之称的刘亚利是刘氏皮影的传承人,自小传承皮影制作工艺的刘亚利告诉记者:“西府皮影的主要特点是皮影颜色亮丽,由于使用拉刀工艺的使用使得西府皮影总体感觉比较自然、线条流畅、细节更加突出、人物表情更显丰富。”
在采访中,对于西府皮影的制作流程,刘亚利向记者娓娓道来,西府皮影的制作材料是选用上好的西府当地秦川牛皮,将牛皮浸反复浸泡和晾晒清理出牛皮里面的杂质;然后支起木架子,刮牛皮,刮一天晒两天如此反复大约一个礼拜后,雕刻皮影的牛皮方才初步制成。牛皮加工好之后还得进行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等复杂的制作工艺,一个皮影的制作短则需要一个月时间。因此,刘亚利坦言:“制作工艺复杂、费时耗力、皮影利润低等因素是皮影工艺传承困难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电视、网络等诸多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皮影戏逐渐被取代,基本退出了演出市场。目前,在皮影艺人的努力下,皮影完成了从演出工具到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嬗变。小小的皮影挣脱了纱幕的遮拦,走出了皮影戏台这方狭小的舞台,登上了家庭艺术装饰的“大舞台”,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人力成本较大、利润太低,使得很多皮影制作人难以靠此为生。
“我带过一百多个徒弟跟我学习皮影制作,目前仅有一个徒弟在做,靠做这个赚钱很难,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以后这个技艺搞不好就会真的失传。”对于未来皮影的传承刘亚利深感忧虑。(图/文 张伟)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