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空车”被告知已有预约 乘客一怒投诉拒载!

22.01.2015  09:01

我们已经坐在车里了,司机说不行,他说在等从打车软件来的活。这不是拒载吗?”长春市民王先生一想起20日的遭遇,还是一肚子气。长春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表示,打车软件是一种新兴事物,由它引发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做依据。

事件起因

已坐上车司机告知已有活

男子一气之下领孩子走回家

王先生说,20日上午10时,王先生领着8岁的孩子在人民大街与北安路交会打车,正好过来一辆出租车,“我也没太注意表上写的是啥状态,但肯定是立起来的,我拉开车门和孩子坐上车。司机回头问我,是不是用打车软件叫车那个人?我说不是。司机说那不行。”王先生说,他当时就明白了,带着孩子下车,“这时司机又说,你们去哪,我上中医院。”王先生觉得自己去的方向也不是红旗街方向,所以就带着孩子下车了。“当时心里挺生气的,我领着孩子走回家的,1.9公里,不远,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王先生说。

乘客质疑

司机这种行为就是拒载

已将情况反映运输管理部门

王先生心里一直都不能平静,他觉得司机这种情况是拒载乘客,“这次是我领着一个孩子,如果是领着一位老人呢?老人着急要去医院呢?或者有十万火急的事呢?也要先拉从打车软件过来的活吗?为什么打车软件的活要优先呢?”王先生说了一串疑问。“我记下了车牌号:吉AZ27×××,我希望能再见到这个司机,我可以和他一起去管理部门,当面把事说说。

王先生在20日时将情况反映给了长春市市长公开电话投诉热线,21日又打了长春市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投诉电话,反映了情况,并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解答。

随后,记者拨打了长春市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投诉电话,将王先生提供的车牌号告诉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这辆车属于个体车,联系方式不能随意透露。

部门表态

界定拒载需符合三个条件

暂无法规应对打车软件纠纷

长春市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定定义拒载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出租车在待租状态,二是已得知乘客去向,三是未提供服务。目前出现的打车软件是新兴事物,从长春使用打车软件情况来看纠纷不少,但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约束这种情况,也无法给打车软件带来的这个问题定性。从全国来看打车软件也是问题不少,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我们也希望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也好有所依据。

对于王先生遇到的情况,长春市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投诉举报中心这位负责人说王先生可以打投诉热线反映,也可以形成材料寄给他们,届时他们将找到当事人和当事司机,具体处理此事,“如果拒载情况成立,司机会受到1000元到3000元的处罚。

该负责人说,司机接到打车软件的活在先,司机可以把表扣下,如果再有乘客要坐车,司机一定要先和乘客说明情况,告诉乘客自己已经接了打车软件来的活,坐与不坐车由乘客自己来定,才能避免这种矛盾的发生。

司机看法

要先履行已定好的单子

但要与后来乘客解释清楚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租车司机,他们的想法基本都是既然已经有了订单,那就要先把订单的活拉了,如果其间有乘客要上车,一定先和乘客说明自己已经接了打车软件的单子,告诉乘客自己的行车路线,“一定要先告诉对方我是已经有订单了,空车状态是在等人,我的行车方向是哪里,由乘客自己决定坐与不坐。”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说。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就遇到过这种情况,“那次我也是接了打车软件的活,在等人的时候,有乘客要打车,我先告诉他我已经接了单子,也告诉了他我的行车路线,他觉得不顺路就没坐。所以越早沟通好,矛盾越小。

但是如果司机接了订单,没拉订单的活会有什么后果呢?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说,如果乘客第一次给个差评,三天之内司机禁止使用打车软件,如果一周有三次差评的话就封号。李师傅说,惩罚还是挺严厉的。

据了解,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抢单是有严格审核程序的, 通过系统审核后才能接单。用户在出行时一旦碰到问题,可以马上报给在线客服,情节严重的,客服会立即封禁该司机。如果乘客未经司机认可逃单、严重迟到或扰乱平台秩序,也会对乘客进行冻结惩罚,被冻结乘客的奖励和积分将被清零。

律师说法

司机先说有客不算拒载

先问对方去哪就算拒载

吉林法徽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德明介绍,司机接了打车软件的单子,那他就要先履行打车软件这个服务合同,如果司机向乘客说明了已经先接了打车软件的单子,并且拿出确凿证据,司机可以不算是拒载。如果先问了要坐车的乘客去哪儿,之后再告诉对方已经有打车软件来的活了,不拉对方那就算拒载了。

这事

您怎么看?

王先生觉得,他已经坐到车里了,就应该得到相应服务,没有拉到就算拒载。众多出租车司机认为要先拉打车软件的活,可以与乘客解释好。律师觉得,司机要先履行先形成的服务合同,如果证据确凿,也不算拒载。

平时大家也都打车,您遇到过哪些情况,您觉得这位司机的行为到底算不算拒载,您怎么看?欢迎拨打本报24小时热线0431-96911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想法。

记者 朱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