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今日首赴印度洋科考

25.11.2014  19:44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并海试成功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1月25日从江苏江阴起航赴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务,这是“蛟龙”号首次赴印度洋和海底热液区作业。

 

随船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告诉记者,此次“蛟龙”号将在西南印度洋的4个海底热液区作业,其中1个热液区是活动的,也是科学家最为关注的。

 

我们对此区域热液活动已进行了多次调查,这次是要发挥‘蛟龙’号定点、精细作业优势,进行微观调查,取得以往调查设备和手段所不能取得的认识。”陶春辉说,“‘蛟龙’号在这个海区作业将对此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评价起到重要作用。”

 

海底热液活动区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它的成因在于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锌、铅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到附近的海底,像“烟囱”的形状一样堆积起来,又被称为“黑烟囱”。

 

2011年,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获得1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矿区,“蛟龙”号此次印度洋之行就是在这个矿区作业。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介绍,目前中国共在国际海底区域取得了三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海底矿区,除了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外,还有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获得的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和今年4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底获得的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