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特色产业消化万余劳动力

06.07.2016  16:06

  松花江网讯    进入6月以来,不少蛟河当地农民在忙完自家地里的农活后,又开始了新一年的“上岸”务工活动。昔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如今随着蛟河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万余农民获得了农闲时在家门口“入企”就业的福利。

  近年来,蛟河市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和种植结构,以黄松甸黑木耳产业链为龙头,先后发展起甜黏玉米、蓝莓、灵芝、洋姑娘等一批特色新兴产业,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工人”,“农户+公司+经纪人”和“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地就近转移务工、增加收入。

  前进乡八里堡村蓝莓合作社成立至今,蓝莓种植规模达到400多亩,每年夏秋两季,从事育苗、采摘、秋翻地和收购经纪人等劳作的务工人数达1500人次,人均日工资在120元-150元,每年就地就近转移务工收入稳定在7000元-8000元/人左右。目前八里堡村的蓝莓种植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每户合作社成员都是股东。到了蓝莓采摘的旺季,因为用工量很大,连附近乡镇的很多村民都前来打工,增加收入。而拉法街道新乡村今年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黄松甸灵芝种植基地,基地以灵芝合作社的形式在这里安家落户。初夏以来扣棚开始种菌,全部雇佣当地农村劳动力,种植期和收获期两季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

  蛟河市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添了新的动力。为进一步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2016年春,蛟河市多次召开返乡青年创业座谈会,先后在黄松甸镇、天岗镇和白石山镇等地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并通过电商培训、政策优惠和创业贷款等扶持措施,激励青年农民投身特色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蛟河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劳动力新格局。

  如今,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为蛟河当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平台,既能下田种地,又能“上岸”入企的两栖农民越来越多。  (通讯员/田丽娟 记者/孙淑平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