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南大村致富不再“难大”了

15.04.2016  09:56

  “这些洋姑娘苗是我们村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晚上气温低时我们给它扣三层膜,白天太阳出来再一层层掀下来。”连日来,蛟河市新农街道南大村妇女主任王景美起早贪晚,像保护眼珠一样悉心呵护洋姑娘苗。

  南大村是一个半山区村,人均耕地少,致富项目缺乏,残疾、长期患病和无劳动能力者多。全村281户、799人当中,有贫困户64户、贫困人口99人。村集体经济为零,连村部都没钱建,南大村成了致富路上的“老大难”。

  为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借力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今年南大村决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打一场翻身仗。

  南大村的全部资产是10多公顷集体土地,但在10多年前就租出去了,租金也早就用光了。

  “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必须从改善集体经济开始。今年,我们村集体决定建果蔬种植产业园区。”村党支部书记马清泉说。

  为了建产业园,南大村态度坚决地收回了集体土地,继而为了把村集体土地连成片,又以灵活方式并入了村民的一部分土地。

  “村民把自己的地并入村集体的情况,以前想都不敢想。”马清泉说。

  在各级扶贫资金和上级组织的支持下,南大村在集体土地上规划了一个拥有11栋大棚和坡地果园的果蔬种植产业园区。由蛟河市相关部门招标设计建设方案,目前实地测绘和设计工作已完成。

  据马清泉介绍,大地和大棚的效益是一亩比一公顷的差距,大棚建起来,南大村的事就好办了。有了园区,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可以到园区打工;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村民,可以向村集体承包园区,自己经营管理,自己受益;村集体留一部分园区集体经营,收入主要用来补贴没有任何创收能力的贫困人群。“这样,有劳动能力的、有管理能力的和无任何创收能力的村民都可以通过园区增收。

  村民杨伟成已年过半百,是肿瘤患者,到外面打工难度大。这几天,他正在园区的坡地上和几十名村民一起栽种苹果树和李子树。他说:“我们要种5公顷果树,完事后再种花生、地瓜、中药材,栽洋姑娘。可干的活儿很多,工钱都记在账上了,等秋后园区见效益了,我们还愁没钱花?

  不仅如此,村里在育洋姑娘苗时,为没有项目的困难村民带出来一部分,不日将免费分发下去,让村民种在自家田中,以增加收入。“我正在看管的这些苗中,有一部分就是免费分给村民的。村委会负责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我们南大村的贫困局面就要‘翻篇儿’了!” 王景美信心满满地说。  (江城日报记者/孙淑平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