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供销社:不老的“生意人”

03.06.2015  16:31

  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社,承载了许多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从一块糖到一双塑料鞋、从一袋化肥到一张年画,无所不有的农村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如今,却难免有人说:供销社老了。在他们眼里,供销社不仅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在农村有些地方,甚至连它的影子也找不到了。

 

  基层供销社真的老了吗?不,在吉林蛟河,供销合作社就用它们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证明了基层供销社不仅不老,还活出了一个生龙活虎的模样。

 

  蛟河供销社,的确是位“不老的生意人”。

 

  “联姻”企业,供销社为农民“打工

 

  在蛟河,永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以生产加工甜黏玉米为主的一家知名企业。2014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蛟河市有7个村的近300户农民与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600多公顷土地流转给永丰公司。而他们中的多数也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工人,总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

 

  而就在该公司刚入驻蛟河时,正是因为有了蛟河市供销社为企业和农民的成功联姻,才让产业壮大起来、农户富裕起来。

 

  从2006年起,永丰食品有限公司刚刚入驻蛟河时,蛟河市供销社就以参股的形式与该公司签订协议,由供销社牵头成立了蛟河市隆丰甜黏玉米专业合作社,覆盖了新站、拉法、奶子山、新农等多个乡镇的上千农户。在这个链条中,由农户进行种植生产,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及加工销售,合作社则发挥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作用,直接保障农户和企业的衔接以及产品的质量。

 

  运用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10年来,全市甜黏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至6000多公顷,全市13个乡镇街的上万名农户受益。而这几年依托合作社发展起来的甜黏玉米产业,也逐渐成为蛟河市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基层供销社虽然经历了发展上的困惑,但因为其经营网点遍布农村乡镇,现在也依然是为农服务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蛟河市供销社副主任张春义说。

 

  目前,在蛟河,供销系统领办发展了种植、养殖等6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如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经成为蛟河市发展特色产业的成熟经验。

 

  转型“触网”  供销社“叫卖”正宗东北货

 

  而蛟河市供销社这种“生意人”的精神,还体现在电商时代,它们所具有的超前的创新精神。

 

  早在几年前,这群“生意人”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供销手段已很难跟上新时期“服务三农”的需求,而蓬勃发展的电商则成为转型的突破口。

 

  正是依托遍布乡镇的供销网络和合作社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经过一年的酝酿,去年五月,蛟河市供销社与省供销社投资300万元共同打造了“供销社+网上平台+实体经济”的销售模式——东北货网上商城。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权威推介蛟河市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等相关认证的特色名优产品。

 

  而在全国,能够开通独立的电商平台的县级供销社也绝对是凤毛麟角。

 

  百度搜索“东北货网上商城”,打开店铺网址,可见来自蛟河的各种东北特产一应俱全,有黑木耳、林蛙油、葡萄酒、人参、核桃等土特产品,也有松花石、根雕等工艺品,产品共计7大类近300多种。而所有产品均使用由国家工商总局批复使用的商标“东北货”。

 

  在货源供应上,为保证货源充足和货真价实,该电商平台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当地的松山食品、松花湖酒业、华瑞参业等知名企业合作,由他们供货;另一方面采取自产自销,由供销社下属的东北特产种植专业合作社供货。目前,依托各专业合作社,全市已经建立了木耳、灵芝、五味子等5 个种植基地,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   

 

  而电商平台的发展也在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就在不久前,由中国合作贸易企业与蛟河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蛟河市东北货推介会暨农产品供需对接会”在北京圆满召开,全国总社、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吉林省供销社、东北货网上商城京津冀运营中心等多家企业百余人参会,积极推介了“东北货网上商城”,向全国展示了蛟河土特产品,并与上海华联超市、中国网库、中石油生活网、河北军粮、北京天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了销售合作意向协议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近日,这些企业已来蛟考察。

 

  而蛟河市供销社电商平台也得到了入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可。蛟河市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先生表示,已有不少客户通过电商平台跟他接洽生意。“入驻电商平台,我们以后谈生意就更有底气了。”(通讯员/田丽娟 编辑/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