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能手开启“淘金路”

19.01.2015  12:10

      1月16日,记者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4组,走进当地蘑菇种植能手臧连军的食用菌种植温室大棚,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一垛垛菌棒整齐排列,臧连军半蹲在菌垛旁细心地料理着菌棒。

      刚刚给蘑菇喷完水,大棚内温度较高,水蒸发后形成雾气,但这正是蘑菇生长的最佳环境。臧连军用手指轻轻将菌袋外多余的菌根剔除。他说:“蘑菇一年四季都能种,培料、灭菌、接种我现在都会,最要紧的是咱家离城区不远,市场需求量大,比种玉米多收入几十倍呢!”提起蘑菇带来的可观收益,臧连军高兴地说。

      24年前,一位从外地来的推广平蘑种植的“贵客”敲开了大良村村民通往食用菌产业致富的“大门”。16岁的臧连军从他那里取到了“真经”,萌生摆贫致富的念头——种蘑菇。臧连军创业致富的坚决态度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很快便在自家田地里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棚,用3000个菌袋开启了自己的“淘金路”。

      “那时,家里给我拿了2000元本金。半年多的时间,就收益了1万多元。”回忆当时情景,臧连军略显自豪。看到致富商机的他将淘到的“第一桶金”又投到菌棚建设中,再建占地100平方米的大棚,但那一年蘑菇产量低,收益并不好。臧连军没有气馁,为找到低产原因,他购买了大量有关食用菌技术的科普书籍,每天沉浸在菌棚里学习钻研培育和种植技术中,还跑到辽宁农科研究院购买母种和进修培菌技术。凭借着多年摸爬滚打得出的种植经验,臧连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能手。如今,他的大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了800多平方米,日产鲜菇近千斤。

      谈到未来蘑菇产业的发展,臧连军信心满满地说:“食用菌产业让全村人看到了‘钱途’,也得到了乡政府的关注。最近听村干部说,今年乡里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要是能得到政府的扶持,我想再承包两个更大面积的温室大棚种滑子蘑,毕竟单一品种产出没有多种经营更有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