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男子藏书约20吨 想办免费书屋却没钱

25.03.2015  11:34

老朱想让藏书有个新家

“汗牛充栋”这个成语意思是说,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如今,虽说交通工具发达,运书也用不着牛车了,但老朱的藏书却让帮忙运书的人累出了汗。他说,自己收藏的这些书已经不能用本来衡量了,“得用吨。”

网上发帖诉忧愁  他不想让书白白浪费

2月23日,百度白山吧里的一则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发帖人“萌蛋sunny”称,在白山,有一位名叫朱崇冒的人,收集了很多书。然而,因为书越来越多,自己又没办法处理和存放,所以,他特别想建个免费书屋,一来可以有地方存放这些藏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这些书不至于白白浪费。

昨天上午,记者拨打了“萌蛋sunny”留在帖子后边的电话,电话那边,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男子接听了电话,他就是朱崇冒。

老朱今年50岁,30年前,他来到白山投奔亲戚。十多年前,他开始做旧书买卖的行当。他最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别看没文化,看书就比别人多知道不少东西。

藏书按吨算  每次搬家书都是重头戏

随后,记者来到了他租用的其中一个存书地。一进门,20多个书架上满满当当摆得全是书。“书架太少了,放不下,有些都放在地上了。”记者看到,这里每个书架基本上都有五六层,被老朱塞得满满的。从《中华上下五千年》到近现代中国史,从大辞典到人物传记,基本上什么类型的书都有,而且从这些书籍的印刷信息上来看,它们中有很多甚至已经超过30个年头了。

别看这地方有这么多书,这只是九牛一毛,真正的储备全都在另外一个地方——三叔朱时云家里。他对记者说:“以前买书我还记着多少本,但现在越来越多,已经不能用本来算了,得按吨。”

他说,这些年,他带着这些书搬过三次家,每回搬家,绝大多数的力气都用在搬书上了。“有一次,我雇了一辆皮卡车,满满装了六车。司机说他一车大概载重三四吨,这些书保守估计也得有20吨。”

书没地儿放了  想办个免费书屋供人阅读

这些年,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很多人都用上了手机、电脑,肯坐下来翻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朱搜集来的这些书也不那么好卖了,但是他有个想法:办个书屋,免费为人们提供书籍。为此,他还向政府部门提交了申请。“帖子不是我发的,我不会上网,可能是谁知道我这事儿了,帮我发上去的。”

记者在贴吧的回帖中看到,老朱藏书的事儿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们都很支持老朱的想法。不过,现在,老朱遇到了一个别的问题,三叔家要拆迁,收藏的这些书没地儿放了。“我不能让这些书砸在我的手里,好歹让它们发挥发挥余热。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自己办个免费书屋,可是我没钱。”老朱说。

城市晚报  记者  杨玉川  实习生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