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辉的“微”秋收

21.10.2015  12:55

      “我刚从五常收割完水稻,近期收榆树的,10天以后去沈阳北。我们合作社原有的收割机已经不够用了,只好把需要收割的信息发布在微信平台上,有农机的农户会通过微信找到我。”榆树市大坡镇振田农机合作社的“档期”排得特别满,很多农户都是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平台了解振田合作社的,负责人董玉辉正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招兵买马”,壮大他的“”秋收队伍。

      10月14日,董玉辉的三台收割机早早就下地了,农机手在稻田里忙着,董玉辉边指挥着,边用手机录像,把收割过程发到微信朋友圈中。

      秋收之前,董玉辉就把自己检修机器等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各种机型介绍得十分清楚,吸引了不少农户。9月26日开始,董玉辉的朋友圈更加热闹了,时时更新收获场景。别说,因此而找他收割的人还真不少。

      “机械收割好不好,农民一看就知道,咱家干活实在,收地仔细,把最真实的一面通过网络传播出去,是一种很信得过的宣传方式。”董玉辉把发朋友圈的做法称做是“场景式”,就是让用户看到最真实的场景,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董玉辉是榆树市大坡镇南坊村人,很早就到长春打工,后来在长春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十分红火,女儿结婚后,他将饭店交给女儿打理,自己执意回到村子开办了农机合作社。他通过互联网和微信朋友圈寻找客户,也寻找合作伙伴。这几年秋收这20天都能挣上几十万。

      “农民是很难离开土地的,特别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想回到村子,带着年轻人干点儿事。所以在2009年,我就买了三台收割机,帮村子里的农民收地,刚开始在网上发图片,就是玩,没想到招揽了不少活儿。董玉辉不仅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还和村民们成立了种植合作社,他们流转了66公顷土地,专门种植优质绿色水稻。

      “66公顷土地,我们一天时间很轻松就收完了。因为这些水稻的品种好口感又好,还没收割呢,就有人下了订单。今年长春被评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我们这水稻就更好卖了。”董玉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