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祺:从脑瘫女孩到“草根雷锋”

16.02.2015  14:55

董小祺在”表演“走路。记者韩雪洁摄

  6月13日,对于长春市绿园区12岁的脑瘫女孩董小祺来说,是一个特别开心的日子:家里来了一大群叔叔和阿姨,给她送来了绿园区“草根雷锋”的荣誉证书,还有“好人红包”和“爱心救助款”。这些饱含爱心和褒奖的礼物,给这个长年背负巨额医疗费用的家庭带来了莫大鼓舞。

  孩子患重症父母不言弃

  梳着羊角辫、穿着短裙的董小祺天真可爱,稚嫩的脸上笑容灿烂。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祺当众表演起走路的“功夫”:由于紧张,她的脚步有些踉跄,手臂挥舞着,努力保持身体平衡,艰难地向前迈出一步又一步。在场的人都为她捏一把汗,生怕她跌倒,可小祺的妈妈却对她很有信心,“她能在外面走一个多小时呢!

  对于身体健全的人来说,走路是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了,可是对于身患脑瘫的孩子来说,走路简直就是一大考验。

  董小祺的妈妈李静说,自己和丈夫都是内蒙古赤峰人,丈夫大学毕业后在长春市一所初中任教,他们将家安在了长春,期待着幸福美好的生活。2002年4月1日,他们的孩子小祺出生了,当时是早产,孩子严重缺氧。到小祺10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家的女儿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重度脑瘫。当时家里租房子住,经济很困难,为了全力赚钱给孩子治病,他们将小祺送回了内蒙古的爷爷奶奶家。小祺2岁半时,夫妻俩有了一点积蓄,赶紧把她接回长春治病,可医生却告诉他们,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一句话,让李静和丈夫痛不欲生。经过商量,他们决定不再要孩子,把全部的心力都投在小祺身上,让她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治疗费是一笔持续且庞大的投入,从小祺2岁半开始,李静放弃了工作,她负责照顾孩子,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丈夫负责赚钱养家。每隔几个月,攒出一笔治疗费用后,李静就背上小祺,拿着两个人用的被褥、衣物、饭锅、碗筷出发去北京,租一间地下室,带着女儿每天去治疗。为了省钱,她从来没买过卧铺车票,每次都是坐硬座,长年的负重和奔波,让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曾一度卧床不起。

  按摩、针灸、语训,从长春到北京,将近10年的时间,李静已经记不清自己走了多少路、坐了多少次火车、付出了多少艰辛。让她欣慰的是,女儿特别懂事,而且通过治疗一点一滴在进步。

  爱心铺就成长路

  虽然孩子身有残疾,但李静在小祺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从2岁多开始,她就不停地教小祺认字,“每天教会5个字。她能读书看报,可就是不会拼音、写字。

  2012年9月,李静得知长春市绿园区有一项“家庭课堂”活动,就是针对不能走入课堂的残疾儿童开设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找到了绿园区教育局教育科的杨科长,了解到小祺对知识的渴望,杨科长立刻帮忙联系,将教授小祺学习的任务交到了绿园区同心小学。

  几天之后的新学期,王凤春和张洪霞两位老师结伴来到了小祺的家里,“一进门,孩子叫我们一声阿姨,看到她这么懂事,我们一下就喜欢上了她。”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小祺的家,王老师说,她负责教孩子语文和数学,张老师负责教英语,开始,对于教学效果如何,两个人心里都打鼓。不过,很快两位老师打消了心里的疑虑。“读课文和理解课文都不费力,惟一的问题就是书写。”王老师说,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是上课时间,3个小时里,哪怕身子快从椅子上滑落了,小祺也从来不叫累,更不提休息。“我上课的时候基本是弯腰站着,握着她的手教她写字,虽然累点,但看孩子这个劲头,我觉得值。”半年过去,小祺已经学会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要学写的全部汉字,而数学,她表现得更有天分,已经会解简单的方程式,这一切都让王老师觉得欣慰。如今,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已经难不倒她。王老师说:“我已经把她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未来我也有信心和张老师一起,帮助小祺完成小学的全部课程。

  给予小祺关爱的还有很多人。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在长春,照顾小祺的任务非常艰巨,有时李静分身乏术,就请邻居来帮忙。张世宣老人今年70岁了,和小祺家住得挺近,老人的儿子和小祺爸爸也熟悉,老人就担起了照顾“孙女”的重任。“我给小祺做康复训练的时候,孩子疼得直哭,老人在一边帮忙,也跟着掉眼泪。”提起张爷爷,小祺一脸幸福,“他就像我的亲爷爷,爷爷还有一个孙女叫张馨月,10岁了,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特别喜欢来我家,帮我拿东西,我们还在周日一起去上英语课。

  心怀感恩帮助他人

  在爱的氛围中渐渐成长的小祺满怀感恩之心。在小祺爸爸的手机里,一直保存这样一条短信,那是2013年春节,小祺学会拼音后自己拼出来发给两位老师的:“老师,谢谢你这一年来对我的照顾和关心,我会记住一辈子的。”这条短信让两位老师激动不已。

  李静说,看到小祺写的这条短信后,她很欣慰,因为小祺是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可能这些年,我们得到的帮助太多了。

  由于经济原因,小祺到医院的治疗断断续续。父母为她在家里准备了一些训练器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要不停地锻炼,休息时就蹲着。为了保持正确姿势,她经常坐在高高的凳子上,没有靠背。小祺说,趴着是最舒服的时候了。

  2012年,小祺得到了北京一家专科医院的资助,去那里治疗,感觉效果很好,她马上就想到了以前在长春一起治病时认识的小病友们,给他们打电话:“你们来吧,这里治疗效果挺好的,还有免费项目,可以让我妈帮着问问。”先后有3个孩子听了她的劝告,由家长带着去了北京,这几个孩子病情都比小祺轻,治疗一段时间后,都能走路了。

  小祺在医院治疗期间,积极、坚强、乐观的态度感染了和她一样身患重病的孩子们,她向其他小朋友讲述她的病情和治疗经验,鼓励他们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有一个孩子特别爱哭,小祺开导他:“你心灵的窗户没打开,没进去阳光。

  对于身体健康的孩子,小祺特别羡慕,对于有病的孩子,她又非常同情,想帮助他们。2013年,小祺幸运地获得了北京尔康脑瘫专科医院免费治疗的机会,她却对妈妈说,“我3岁之前没钱治疗,错过了最佳时间,快把机会让给大毛、二毛吧!”这两个孩子是双胞胎,也是脑瘫患儿,还不会走路,家里为给孩子治病不堪重负。

  小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人们,她先后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及《鲁豫有约》等节目的录制,见到了她喜欢的主持人。绿园区文明办决定授予她“草根雷锋”称号,并通过“好人反哺”机制,多种渠道对她进行救助和帮扶。

  见到了大世面的小祺变化很大,她让妈妈给她买了好几本励志的书,“就是那些身体残疾比我还严重的人写的书。”在小祺家的茶几上,摆着小祺心爱的书籍,《轮椅上的飞翔》,一位残疾人写的,扉页上写着一句话:“用希望的力度举起生命的高度”;还有一本《哈利·波特》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送给她的礼物,上面还有签名,这本书成为小祺珍爱的礼物,她一直没舍得看。

  “等我长大后,要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传到世界每个角落。”这是小祺的未来打算,她还有一个心愿,长大后要学医,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得她这样的病,怎么才能治疗好这样的病。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