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当以民为本

17.06.2016  00:47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有学者表示,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在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与发展伴生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如贫富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等,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源于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达淮认为,共享发展理念是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发展中的问题重新思考和定位发展实践的理念,是化解转型期的复杂矛盾的直接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立场与正义性。

学者表示,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楠表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而且是对“人民主体地位”原则的坚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全面小康不仅需要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还要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尤其要努力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这也是共享发展追求的目标。”

以制度建设推进共享发展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根本的是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李楠表示,当前,实现共享发展根本的制度前提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也认为,实现共享发展,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表示赞同。他提出,要真正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壮大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另一方面,要构建国家主导型劳动者维权机制。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怀远则强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不仅要着眼于精准扶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补短板的问题,还要在逐渐提高“起点”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他强调,要培养“国家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家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共享发展理念研究应接“地气”

学者认为,实行共享发展,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提出,共享理念包含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视野的重要拓展。

当前,学界已从多个维度展开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第一,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解读,比如关注“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如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等;第二,将共享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民生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结合开展研究。李楠认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者要努力推动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向广大群众宣讲好新发展理念,同时也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检视共享发展特别是现行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供智力支撑。

学者表示,共享发展理念是党中央把脉问题提出的,所以无论是落实发展理念,还是开展相关研究,都应当“接地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准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余达淮认为,应将共享发展理念研究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展开。“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引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世界发展的思想先导,要有为其他国家和人民谋求发展提供思想资源的理想和气魄。”(吴楠)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