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仨中学生吹爆200多气球 获名牌大学申请资格

21.04.2015  09:00

  去年夏天,来自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浩源、韩宜桐和来自东北师大附中的张艺群,在听了一位大学物理教授关于《大气球与小气球连通》的报告后,就一直在琢磨:两只吹得一大一小的气球如果对接,大小如何变化?为此,他们动手搞了无数次的实验,共吹爆了200多个气球,最终得出了三种答案。凭着这种敢于质疑和科技创新的精神,3个同学都获得了申请各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

 

  仨中学生质疑权威 实验大半年

 

  两只吹得一大一小的气球如果对接,大小如何变化?一些专家在报告和文献中称会“大变大、小变小”。昨日,在吉大附中高中部科技创新工作室,高一的李浩源、高二的韩宜桐和张艺群现场进行了求证。

 

  为了让记者看得更直观,李浩源、韩宜桐反复演示实验,气球连通器看起来像个酒精架,上面固定着一个塑料连通装置,两端有个口,可向绑上的气球里吹气。张艺群是团队里唯一的女生,她给记者耐心地讲解了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两只气球对接时,既有小变小、大变大的情况,也有小变大、大变小的情况,还有都不变的情况。”张艺群说,“我们这大半年做过上百次实验,吹爆了200多个气球,但得出的结论都一样。

 

  为完成实验研究,李浩源、韩宜桐、张艺群三人还一同发明制作了“对接气球连通装置”、“气球大小和球内气压关系数字化测量装置”、“橡皮筋弹力和伸长量关系数字化测量装置”3套实验装置。利用它们分别完成了“两只气球角力”、“气球内压强定量测量”、“橡皮筋弹力定量测量”等3组共13个实验。

 

  科技创新成自主招生“敲门砖

 

  李浩源、韩宜桐、张艺群三人早在2012年就一起搭伴搞科技创新,李浩源和张艺群一起搞的科技创新项目《北方地区IT信息中心“无动力”降温装置》,曾获当年第27届全国创新比赛奖项、吉林省省长奖。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周末都是这三个人的活动时间,他们一起搞科技创新、动手实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人行”。

 

  科技创新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吉大附中高中部科技创新教师李金华是他们三个人的指导老师,他表示,凭借他们仨这些年获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奖项和证书,三人读高三时将具有申请各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今年国家大幅削减了保送生名额,保留了90所试点自主招生的重点高校共计约2.3万个自招名额,高三学生可自荐申请,前提是具备三类证书:奥赛、科技创新和作文。”李金华说。    (记者/郭美佳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