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获十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技奖再度空缺

09.01.2016  08:53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前,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获奖代表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前,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获奖代表

  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被称作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空缺。该奖上次空缺是在2004年。截至2015年,共有25位科学家获该奖,其中包括袁隆平等公众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此外,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最高科技奖再度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条件包括,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而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而遗憾的是,“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

   自然科学一等奖迎来最年轻得主

  在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当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能获得此奖的研究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评选规则。秉承“慎之又慎,宁缺毋滥”的高标准,一等奖自2000年以来的空缺次数就多达9次。

  而今年自然科学一等奖授给了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

  作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因45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该奖的年龄纪录。此前,华罗庚、钱学森等曾获该奖。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特等奖

  8日上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对于为何获奖,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京沪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历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面临着世界长大距离高速铁路持续高速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过近20年的科研攻关,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科研力量,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航天工程一样,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分为土木建设、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输指挥、养护维修六大分系统。

  此前,在2014年,京沪高铁还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组委会认为京沪高速铁路创新了设计理念、建设技术和管理体制,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标准体系。

  吉林落点>>

  包括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参与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参与完成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1月8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在当天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参与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参与完成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分别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主持完成的“低维氧化锌材料的载流子调控与功能化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吉林大学马琰铭主持完成的“高压下钠和锂单质及二元化合物的结构与物性”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主持完成的“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磊主持完成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梁正伟主持完成的“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分别是:由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由吉林农业大学参与完成的“畜禽饲料中大豆蛋白源抗营养因子研究与应用”、由吉林大学参与完成的“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参与完成的“主要粮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演变与提升综合技术及应用”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东北师范大学参与完成的“偏振遥感物理机理、关键方法与技术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吉林日报记者任爽 通讯员郑原驰

   释疑

  最高科技奖为何空缺?

  评审负责人:“宁缺毋滥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员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屠呦呦怎么未获奖?

  评审负责人: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