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屯镇:全域城镇化化的样板板

20.01.2017  17:06

      平洋社区,一栋栋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水泥路上干净的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大爷大妈边聊天边散步,不时传来愉悦地笑声……

      这个社区的居民是范家屯镇平洋村整村搬迁过来的,是范家屯镇第一个实现城镇化的村子。现在,村民们都住上了楼房、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燃气灶……“再也不用抱柴火烧火做饭了。”“现在是地热,冬天都得开窗户。”“原来屋里啥时候这么干净亮堂过,知足了!”“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多省事。”居民的话,句句述说着城镇化带来的好日子。

      范家屯镇以全面建成小康的中等县(市)为目标,以实现“”的终极发展为目的,全力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能够集中体现范家屯全域城镇化思路的,是“平洋模式”。

      平洋模式就是操作层面的三句话:整村搬迁;土地流转;宅基复耕。

      整村搬迁。平洋村6个自然屯、537户、2055人,全部入住镇里新建的农民新型社区。此前,范家屯镇协调开发商,先垫资给农民建社区,让村民“上楼”。村民按原来住宅面积1:1置换,仓房等附属物按评估价进行货币补偿。村民自主选择房子的大小,想比以前大些的,增加的部分按每平方米2800元购买;想比以前小一点的,政府按照同样价位返钱。

      土地流转。农民进城以后,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统一耕种,每公顷1.3万元租金。村集体获得的种植收入大约在126万元左右,按照耕地的收益标准返还给村民。

      宅基复耕。平洋村整村搬迁,共腾出宅基地84公顷,建设新型社区需3.5公顷,根据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余下的80.5公顷可转为建设用地指标。这些指标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益3.36亿元左右,其中,1.5亿元用于建农民新居,还清开发商垫资;1.8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复耕后的土地也统一由集体经营,复垦的面积里除了农民的宅基地,还有公共用地,这一部分村集体收益,用作村民“上楼”后的物业费、管理费、卫生费和村集体提留积累。

      走进平洋社区窦万华大爷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窦大爷和老伴端茶倒水忙个不停。记者仔细打量着房间:宽敞明亮的客厅,液晶电视配着沙发,再加上茶几上的茶具,显出几分高档;整洁的厨房,铮亮的灶台,透着浓浓的“现代化”。窦大爷笑着说:“装修村里给补贴,一平方米给300元,我儿子那高层给400元,连家电带装修,我自己没添几个钱儿。

      说话间,窦大爷老伴把茶水端上来了:“你们尝尝这水,这是原来我们村的井水。”看出记者的疑问,窦大爷解释说,原来村里打井,打出了矿泉水,水质非常好,弱碱性。村民们喝惯了这水,要搬进社区前,大家找到村书记李国和,就提了这一个要求,要把这水带走。为了满足大伙的要求,镇里拿出100多万修了2.5公里长的引水管线,将水引入社区,实现了农民“带着水井进城”的愿望。“现在我们做饭烧水都是原来那口井的水。”窦大爷骄傲地说。

      点点的变化,对窦大爷老两口来说都是惊喜。窦大爷激动地说:“老了老了,赶上幸福的末班车了。我现在也与时俱进,也会上网买东西,原来快递送不到村里,还得自己跑十多里地去取,现在直接送到家。

      城镇化让农民开心、欢心又安心。“现在农民都过上好日子了,这些还不算,你们城里得自己交物业费、取暖费吧,我们这些都是村里承担,百姓不花钱。”李国和神气地说。

      和平洋村不一样的是十家子村,它是就地城镇化的典型。

      硅谷大街一侧,十家子新型社区一期的6栋楼已经竣工了,二期马上启动,建成后农民就能进城住楼了。

      十家子村书记宋国喜说:“面积按照1:1换房子,农民换回来的楼房马上就增值了。另外,还给我们发了安置费和土地补偿费,现在的基础价是一平方米补103.5元。

      十家子村一组组长康喜军接过话头说:“我家搬迁就得了60多万的补偿,我还要了一个80平方米的楼房呢,现在就等着搬家了。我儿子现在也不种地了,在吉林省东科表面技术有限公司当保安,就管检查车的出入证、外来人员登记啥的,一天供两顿饭,一个月还2000元钱呢。

      产与城,犹如鸟之两翼,互动才能共生。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不会有活力,更不会有后劲儿。

      范家屯镇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就是产与城互动、人与城唱和。

      范家屯镇依靠毗邻长春的优势,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依靠地缘优势,范家屯大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短短几年间,汽车零部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已初步形成,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入区企业达到139户,生产汽车平洋村有劳动力1150人,除常年在外打工的500人外,其余650人经土地流转也得到解放。镇里将他们分成4部分:职业农民50人,专门从事集体公司农业生产;200人到公主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工;300人到一汽大众公司做保洁;100人在范家屯镇从事餐饮等服务行业。

      从粘连的土地剥离出来,农民纷纷寻找“第二职业”。下午,采访刚结束,就看见一辆大客车停在了平洋社区门口,陆续走下来很多人。看着迷惑的记者,李国和说:“这是在长春打工的,每天上下班有‘专车’接送,一个人每月能赚3000元左右。

      城镇化解放了农民,让农民有了第二次“就业”的机会。有这样一组数据很说明问题:目前全镇13万人口中,承接长春外溢人口和产业工人约2.1万人,吸纳周边乡镇地区人口约3.5万人。已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69150人,其中,异地转移就业32920人,主要分布在长春一汽大众等规模企业、各大百货商场、个体服务业、绿化保洁等领域;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6421人,主要分布在公主岭经济开发区150余家企业15000多人,其余劳动人口主要从业于镇辖及周边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岗位。内外饰、空调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车架、驾驶室、安全玻璃、油管总成等近百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范家屯镇加快打造以中国北方物流港、地理信息产业园、温泉旅游度假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北方国际物流港、欧亚冷链物流、农机物流项目建设,中央行政商务区高端商业服务圈快速形成,全面提升南部新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温泉主题社区、大学城、地理信息产业园,从谋划包装阶段全面转入启动实施阶段。

      盘点范家屯这几年的大小项目,中国北方物流港堪称巨无霸。该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税收16亿元。项目刚有动静,就吸引了投资商的关注:丹东港准备把内陆港建在园区内;普洛斯、威龙、传化物流、顺丰等都有意进驻;威龙、传化物流,准备把除沈阳外的东北地区布点建在园区内。

      范家屯另一个重量级项目是地理信息产业园,计划总投资77亿元,是准国家级的高科技项目。2016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范家屯的支柱产业,自然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据统计,范家屯已落户现代化汽车零部件企业181家,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13户外资企业,以及世界500强或行业500强。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在平洋社区窦万华的新居,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家5口人,有土地1.66公顷,原有两处农民住宅共约200平方米。2015年10月迁入用原住宅1:1面积置换的两处社区楼房,也是约200平方米,按市场价计算,仅此就增加财产性收入40万元;1.66公顷土地以每年每公顷1.3万元的保底价,流转给公主岭恒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获益2.158万元;他家3口人在外打工,每年也可增加收入8万元左右。

      窦万华家的情况具有代表性。通过这种置换,村里不少住在泥草房中的贫困户,一下子摆脱了贫困。

      此外,全村84公顷的宅基地复耕后由村里统一经营,收入用于补贴村民入住新型社区的供热费、物业费等相关费用。

      为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范家屯一手抓项目扩大就业,一手抓联络转移就业。他们在每个村都组建起“职业农民”队伍,同时启动“蓝领培训”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素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