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产业生态”日臻佳境

11.08.2015  22:54

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快速崛起,特色产业园区星罗棋布,良好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我省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114家, 目前,开发区GDP占全省60%以上,税收占全省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70%,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占全省高达80%以上。

    然而,作为一直带动全省经济高速前行的领头羊——开发区面临结构不优、空间见顶、增长放缓的“高原平台期”,“领头羊”如何突破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关乎全省新一轮振兴发展大局。

    在谋划、推动吉林省新一轮振兴发展战略中,开发区是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省转型创新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为此,去年省经合局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省9个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52个开发区及87家区内企业,对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梳理,研究我省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面临问题和工作建议。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措施,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充分释放开发区积蓄的正能量,全面打造吉林经济的升级版。国家级开发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进行转型升级,实现率先发展;省级开发区以明晰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提高门槛、淘汰“两高一低”产业为主加快升级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区应以扩大总量、严控高污染项目为主进行升级,实现加快发展。

    在开发区转型升级谋篇布局中,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是重中之重。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开发区发展引导资金作用,集中用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产业培育与集群发展,为全省64个开发区提供引导资金3.18亿元。

    走进开发区,看得越多,这样的感受越强烈: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定位简约了、项目集群了,集中有限的资源要素,实现集约发展,形成各自特色与优势。

    在长春必可成生物材料公司车间里,一卷卷散发着爆米花味道的可降解塑料袋从生产线上“跳跃”下来,清新可人。长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已名告诉记者,作为老牌开发区,长春经开区把发展聚乳酸生物基材料作为产业转型的首要目标。

    聚乳酸,以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塑料地位的替代品。长春经开区从确定这一转型突破口之日起,就把目标锁定在建立全国首个聚乳酸产业聚集区,出台了聚乳酸产业延伸工程规划,计划实施塑料制品、纤维材料、降解地膜、医用材料、车用工程塑料等产业链项目,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实现聚乳酸产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短短一年,长春经开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的一片空地上11栋厂房拔地而起,从聚乳酸原料、改性料到下游制品的国内外巨头聚集成群,一个“千亿级”规模产业的雏形日渐形成。 

    生态是长春净月高新区生命力的底色。为此,他们拒绝了一些项目落地,收缩产业发展目标,选择了高端服务业。他们引入一汽金融总部、森工金融总部等一批金融龙头项目,净月西部新区的金融集聚效应日益彰显,已成为长春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代表,被省市确定为东北亚金融服务中心区的“两翼”之一。服务业在净月高新区所占比例已经接近70%。

    目前,全省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医药等五个主导产业,以长春汽车制造和轨道客车装备制造,吉林化工、四平专用汽车、辽源铝制品、通化医药、白山矿泉水、松原农产品加工、白城风力光伏发电、延边特色食品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崛起,人参、矿泉水等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势凸显,特色更加鲜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省经合局局长王志厚说,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省重大产业布局的抓手作用,通过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带动实施三大支柱产业振兴工程、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和服务业提升工程。

    优良的“产业生态”释放出蓬勃的活力,今年上半年,长春汽车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5.55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6亿元,同比增长15.5%,区本级财政收入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32%;吉林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1.6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吉林市产值增速16.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吉林市增速14.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