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丰富农民文化活动 让农民文化“节”变“年”

26.12.2014  15:51

舒兰市积极探索创新、活化载体,着力筑牢农民文化活动“四新四位一体”工作大框架,用形式多样、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做到“月月都有活动主题、月月都有责任单位推进、月月都让百姓感到新意”。让农民文化“”变“”,舒兰百姓在农民文化活动中不但吃上了“年夜饭”,更吃上了“家常饭”和“营养餐”。

构建农民文化活动新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抓地位

近年来,舒兰市委、市政府对基层农民文化活动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构建农民文化活动新格局,突出了农民文化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摆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舒兰市提出了建设“幸福舒兰”的发展目标,市委一班人在推进转型发展进程中逐步认识到,提高农民生活应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物质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以后,党委、政府要把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研究农民的文化需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构建“幸福舒兰”的精神家园。

强化组织领导。为抓好农民文化活动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指导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常委部长任组长,主管文化副市长主抓,相关部门一把手亲自挂帅,定调子、做决策,在文化活动方面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采取“三级联创”的办法,市一级主抓什么,部门一级负责什么,乡一级落实什么,村一级参与什么,真正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建农村文化工作新格局。发改局、财政局为成员,在文化规划和资金支持方面提供物质保障;农业局、牧业局、科技局涉农部门为成员,在普及农业知识、传播农业技能方面提供科技保障;文广新局、文联文艺团体、群团组织为成员,在文艺队伍、文艺活动方面提供文化文艺专业保障。正因为有了领导的支持、财力的保障、专业队伍的参与,全市农民文化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

狠抓责任落实。舒兰市每年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农村文化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市里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也对农村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乡(镇)街党委、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在场所、设施等硬件建设以及在人员培训、基层文化专干编制等各方面均给予有力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实行党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等方式,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好落实。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既要将硬件投入、财政支出预算的力度大小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又要把结合农村特点,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类型、数量、气氛和影响度作为评价乡镇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指标。

加大建设力度。一直以来制约农村文化活动长足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问题。为此,2012年以来,舒兰市不但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每年还安排专门的资金用于开展农民文化活动。2011年投入141.1万元,2012年投入355.7万元,2013年投入达1037.4万元。在市级财力还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凸显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舒兰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文化小康工程”,推进了一批重点文化惠农项目,建设完成了15个乡镇文化站、210个“农家书屋”、210个农村文化大院及53个农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搭建了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专门为农村文化活动配备流动舞台演出车1台,添加配备了一批文化设备;加大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的投入,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400余册、光碟200盘,书架、阅览桌10个,为文化大院配备了秧歌服、音响、大鼓及篮球架、乒乓球案和健身器材等设备,基本建成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农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紧跟农民文化活动新形势 突出服务三农抓定位

舒兰市在开展农民文化活动中,坚持以拓展文化内涵为中心,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内容,以满足物质文化增长需求、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为抓手,紧跟群众文化活动新形势,突出服务三农抓好“三个定位”。

定位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文化需求,舒兰市根据实际,创新农村文化服务载体,组织开展了“农村文化大集”、“农民文化艺术节”、“幸福舒兰大家唱”等大型文化活动。在“舒兰吉银村镇银行杯”幸福舒兰大家唱?农民文化节启动仪式以后,全市20个乡(镇)街陆续开展了农民文化节系列活动,共举办文艺展演、美术摄影展览、篮球比赛、广场舞比赛、卡拉OK大赛等450场次,参与演出群众达10万余人,吸引群众15万余人前来观看,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提高,每年市里都组织开展7项以上单项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理念在农民群众中已经形成。“自从在我们村举办农民文化节以后,老百姓现在不玩麻将了,而是每天琢磨排练节目、创作小品、编排舞蹈、练习演唱,可热闹了!”朝阳镇兴安村村民刘安福言语中尽显参与文化活动的快乐与满足。

定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用先进文化教育、武装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舒兰市开办了“农家学堂”,农民想学什么,在村里就能学到什么。要学习致富技能,村里就从“农家学堂”联系点的部门请来专家、讲师现场讲解;想学习法律知识,市里法律宣讲团就会来村里作普法报告。“学堂”建在村上,搭建了农民终生学习的平台。目前,这样的“学堂”覆盖面达到85%以上,每年教育、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此外,舒兰市还大力开展了“与好人面对面”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定位倡导乡风文明。为了发挥文化活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凝聚人、激励人、感召人,2012年以来,舒兰市全面启动了“文化强小康村”创建活动,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在全市培树20个“最美村屯”示范村。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建成一批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风民情文明和谐的“文化小康村”,打造了“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探索农民文化活动新载体 打造活动品牌抓品位

舒兰市坚持节庆文化与日常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打造活动品牌,切实增强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着力提升全市文化“品位”。

打造“一月一主题”大众文化活动品牌。一月份广场文化月:以“欢乐春节,幸福舒兰”为主题,组织文化演出团体、民间社团开展系列广场文化演出、文艺家送春联等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基层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二月份民俗文化月:以元宵晚会、元宵灯会、百家宴等民俗活动为载体,以“竞猜灯谜,百年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彰显民间文化特色。三月份文化服务月:以“文化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通过启动“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系列活动,带动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和文化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活动,践行传统文化、彰显人文精神。四月份市民读书月:以“书香四月”为主题,通过开展市民读书月等活动,“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树品质”,营造果实舒兰良好的书香氛围。五月份文艺展示月:举办乡村摄影展、农民美术作品展、中国古诗词演唱会等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六月份非遗保护月:以“非遗传承,人文舒兰”为主题,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人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七月份红色经典月:以“红色的记忆”为主题,通过组织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干部群众参观老黑沟惨案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走红色根据地,追忆先烈,纪念党的生日。八月份旅游观光月:以“山水、人文、幸福”为主题,结合文化旅游节活动,开展“农家乐”、文化参观、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游等活动,进一步挖掘舒兰的文化内涵。九月份道德模范月:以“舒兰好人”暨道德模范评选为载体,褒奖先进人物,弘扬社会正气。十月份社科普及月:以“普及社科知识,服务跨越发展”为主题,开展社科普及周、“舒兰讲坛——社科学术月”活动,重点推进舒兰讲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十一月份名人研讨月:以“传承张扬名人文化”为主题,举办文化工作座谈会,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名人宝贵精神财富。十二月份文化下乡月:组织广大文艺文化工作者下乡调研座谈,领略舒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

打造“幸福舒兰大家唱”群众文化节品牌。以“幸福舒兰大家唱”为主题,以举办节庆、节会等大型活动为龙头,不断以幸福文化理念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激励群众。每年举办“幸福舒兰大家唱”系列文化活动20余项,其中“幸福舒兰大家唱”文艺汇演活动精选了全市机关单位、街道社区优秀节目参演。此外,今年还举办了舒兰“联通北斗杯”卡拉OK大赛、“舞韵乡村”农村文化大院健身舞比赛、优秀农村题材电影展映、“农民读书月”送图书等活动。“幸福舒兰大家唱”成为舒兰市群众文化活动一个特色品牌。

打造“唢呐之乡”民俗文化品牌。2013年,舒兰市为弘扬民间唢呐艺术,打造唢呐之乡,组织近400名唢呐民间艺人成功挑战最大规模唢呐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舒兰市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发掘文物古迹、查询大量资料,编辑整理了《文化吉林?舒兰卷》丛书,该书抢救性地挖掘、收集整理了全市重大文化事件14项、文物名人18人、文物古迹14项、文化产品9项以及文化风俗14项,共计23万字,200余张图片。通过这部丛书可以了解100多年前舒兰的社会、历史、民族、生产等情况,实为展示舒兰地域文化特色,宣传推介舒兰文化成果和发展成就之作。

打造“诗县舒兰”农民文艺创作品牌。开展农民文化活动,发展农村文化,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产品为支撑。近年来,舒兰市积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动员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农民交心交朋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潮流,推进文艺精品的编排创作,先后创作了小品《选举之前》、《发财之后》、《还债》等一大批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小品《发财之后》、《还债》分别荣获全国曹禺杯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全国首届“沙家浜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一大批农民作家脱颖而出,把舒兰市农民文化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形成农民文化活动新常态 坚持长效发展抓到位

舒兰市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新常态,建立了一系列持续推动农民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民文化活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建立“送文化”的帮扶机制。在深入开展“三下乡”的基础上,舒兰市建立了局包乡帮扶单位“一包双责”制度,包保单位除包经济发展、包贫困户外,还要包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并且实行一包五年制,换人不换包保单位,每个包保单位根据所包乡镇、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包保规划,列出清单,每年投入不少于1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市里根据清单倒查任务完成情况,坚持一包到底,包出成效。朝阳镇兴安村在举办农民文化节过程中,得到了舒兰德生牧业、兴安农具厂、华夏集团等企业以及包保单位市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获赞助金额3万余元,购置了演出服和演出道具。同时,定期开展“文化扶贫”活动,确立开原镇八里村、环城街道永昌村、水曲柳镇六道村、小城镇庆岭村、新安乡联合村等贫困村,协调一批省市级文明单位与贫困村结成包保帮扶对子,捐赠书柜及农村种植养殖科普类、少年儿童读物类、文学历史类图书2万余册,建立了一批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享点。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自筹资金为贫困村捐赠镲、大鼓、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用于组建秧歌队。此外,通过内引外联,鼓励社会力量以帮扶、赞助、捐赠等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农民文化活动。今年,协调省文联志愿服务团“送戏下乡”,给百姓送去二人转、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和书法作品70余幅;吉林市经广台为贫困村送去价值10万余元的音响、文体器材、科技图书;全市农民艺术节与吉银村镇银行达成赞助意向,企业以冠名方式为活动提供了价值10万余元的印字文化衫2000件、爱心便民伞1000把和文化扇2000把,发放给农民群众,为农民文化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种文化”的共建机制。立足激活农村文化内生力量,舒兰市着力在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中创新机制,积极发现本地文化人才,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训力度。为打造文化“名角”,力促人尽其才,提供展示平台,先后举办了“多彩舒兰?美丽乡村摄影展”、“唱响舒兰?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天狮杯农民书画展”等活动。同时,注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出精品、演大戏,设立“乡土文艺之星”、“文艺创作突出贡献”等奖项,对获奖领军人物给予重奖,近三年来共奖励100余名文化名人,部分摄影、书法等优秀作品还获得了省、市大奖。开展了“新文化新风尚”文艺骨干培训活动,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组建了在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等方面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艺术水平的文化辅导员队伍。开展了“文化艺术下基层”农民艺术培训活动。邀请省、吉林市摄影家协会成员以及全市20名摄影爱好志愿者,举办农民根雕摄影大赛和摄影创作培训班,对近百名农民进行一对一摄影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朋友的摄影技术。另外,舒兰市分别在新安乡秀水村、溪河镇溪河村等地成立了农民音乐舞蹈创作基地、农民书法创作基地和农村文艺创作基地,培养各类农民文化人才。市文广新局为基地购买了演出服装,赞助了音乐设备,搭建了演出舞台、帮助农民编排了演出节目、提供了主持人。

建立“展文化”的激励机制。2012年以来,舒兰市通过举办农村优秀文艺节目展演,开展农民文化文艺作品大赛,“新农村?新农民”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和农村题材电影展映活动,对在农村文化活动及文化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同时,通过专项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对乡镇举办、承办农民文化节活动给予补贴,为农村电影放映拨付补助资金15万元,拨付元宵节文化演出、春节文化活动、农民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资金20万元,拨付首届农民运动会资金30万元,全力支持大型农民文化活动,全市形成了农民文化活动“年年有庆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浓厚氛围。

文化兴农,基业长青。舒兰市通过机制创新、形成常态,构筑农民文化活动大框架,建设农民群众精神家园,生机无限的农民文化之花必将在“果实之城”舒兰绽放异彩。(中共舒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