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我市驻村第一书记凝心聚力建强基层组织

17.05.2017  08:42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基础性工程,更是保障性工程。一年多来,我市146名驻村第一书记,把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强村支部书记,夯实村级组织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抓紧抓实抓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

  发挥组织优势,强力开展扶贫攻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撬动贫困、攻坚克难,是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时万忠表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带强班子带好队伍,是组织部门对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的第一位要求。我市驻村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帮助建设一个模范党支部,帮助建设一支优秀后备干部队伍”等建强基层组织要求,已帮助派驻村培养村级后备人才528名,完善村级工作制度835项,参加组织生活会386场,上党课212次,开展“送服务、送温暖”等各类活动185次,使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组织 贫困村班子强起来

  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离不开基层党组织。“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脱贫任务,首先要确保在全市脱贫攻坚第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干部站出来,进而帮助贫困群众动起来富起来。脱贫攻坚战打的怎么样,要看村班子这个“桥头堡”建的强不强。

  建强村级班子,带好村支书,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贫困和软弱涣散往往相伴而生,脱贫致富首先要从整治村班子抓起。”长春市直机关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农安县烧锅镇中兴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哲坚定地说。

  入驻中兴村后,马哲从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采取“1+1+1”支部联建方式,即班子队伍一起抓、思想观念一起带、扶贫攻坚一起干,确保扶贫攻坚和组织建设融合共进。

  抓村班子建设,中兴村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组建了中兴村联合党总支,下设8个党小组。结合村地理位置狭长的地域特点,通过党小组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党组织工作统筹起来,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实下去。

  在马哲多方协调帮助下,中兴村先后组织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为村里10名贫困学生捐资助学2万元;为村里留守儿童家庭送去大量学习健身用品;为村部更换了价值近8万元的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贫困户送去价值近5万元的大米、面粉、豆油、肉类等生活用品。

  “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老百姓想的多了,干的实事多了,自然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换届选举中,中兴村原班子再次当选。”马哲说。

  长春市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榆树市新庄镇苇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贺勇通过在“规范”二字上下功夫,抓“两委”班子建设。健全“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特别是严格审批手续,管好、用好扶贫专项资金;坚持政策导向,强化造血机能,构建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产业方式创新,采取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合作社的方式,培育特色产业等。

  “去年,我们新组建屯党支部7个,并配备了有能力的支部书记和委员。同时,明确了‘两委’班子成员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实行村干部包保屯,屯委会分包到户,确保服务群众不留死角。” 双阳区鹿乡镇育民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2016年,育民村发展新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2名,储备“两委”班子后备干部7名。为形成良好创先争优氛围,今年还开展了“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村党总支被评为“五星级党总支”,并代表双阳区接受了省委组织部的检查验收。

  强基础 党的阵地建起来

  建强基层组织,加强贫困村党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是驻村第一书记入驻后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他们整合多方资源,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建设硬件基础设施。

  长春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榆树市大岭镇民主村驻村第一书记何世华告诉记者,为提升服务功能,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去年,经过协调争取,民主村的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其中,市委宣传部投资帮助民主村建设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长春市卫计委援建村卫生计生室;省民政厅、榆树市委宣传部帮助建设了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长春市体育局帮助配备了15套健身路径;长春群众艺术馆帮助组建了200人的村民秧歌队并配备了活动用品。

  “硬件设施改善后,村班子全面加强培训。围绕如何做好村级党建工作、如何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等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学习,还开展了一次冬春科技培训。”何世华说。

  基础坚固,扶贫建设才会更上一层楼。过去一年多,民主村的变化不仅让贫困户脸上有了笑容,更让全体村民竖起大拇指。榆树市委划拨扶贫款帮助修建了村道;长春市建委帮助16户贫困户新建了房舍;长春市农委援建了1座小型桥涵;涝洼地淤泥得到了彻底治理。

  基础坚固,扶贫温暖才能送到贫困户心坎上。长春出版社、长春市文联、长房物业、东工集团向民主村小学生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衣物、学习和生活用品;市委宣传部向贫困户捐赠了价值8万元的米面油和慰问金。

  带队伍 攻坚能力提起来

  建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是重点。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扶贫队伍,是取得脱贫攻坚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带强队伍方面,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带队伍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脱贫攻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就得实打实、硬碰硬,就得拿出较真、较劲的狠劲儿。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作为冲锋陷阵的前沿一线,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驻村第一书记们着力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着力解决村班子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安于现状、发展信心不足、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学习、座谈、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村干部的精神振作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担当作为。

  “抓脱贫攻坚,一定要从作风上找根子,要转变作风、展示作风,用过硬的作风攻坚克难。”长春市工商局党办副主任、双阳区鹿乡镇育民村驻村第一书记吕子龙认为,村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摆脱贫穷落后,告别“缺信息、缺思路、缺技术”的困境,就要对贫困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培训,治贫必先治愚、扶贫要先扶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在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动下,育民村已成立了14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有志愿者76名;实施“双富”先锋行动,在电商服务等方面,涌现出乔立成、李丹等青年党员创业先锋。2016年,育民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在双阳区首批脱贫摘帽;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00元,人均纯收入均超过现行脱贫标准,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促创新 “互联网+”用起来

  建强基层组织,就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在这方面,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引进“互联网+”,为派驻村党组织工作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逐步普及,智慧城市、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各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长春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九台区上河湾镇套子里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志华说。

  为使党建工作更好的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吴志华驻村后,不仅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而且带来了新技术新举措。“松花江第一自然岛套子里”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 每周两次专题推送“套子里专题”,还开设“情系三农”——解读乡村旅游的7大成功模式;“两学一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悦享生活”——花农不外传的8个养花绝招;“致富案例”——农民在家门口年入上万元等精品栏目。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每条点击率都很高。

  吴志华表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套子里村加强了村级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实时共享套子里村信息资讯。同时,强化了政策宣传引导,及时将国家、省、市的惠农政策传递给百姓。

  共担当 脱贫步伐快起来

  基层组织强不强,工作实效来检验。脱贫攻坚主战场,党员、干部就是“攻坚手”,能否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攻坚手”的工作能力水平很重要。组织平台搭建好了,驻村第一书记和村班子的扶贫干劲和才能随即施展出来。

  “我们通过调度交通、水利、农业、文体、教育、住建、卫计等部门,落实有关政策,今年年初制定的9大扶贫项目,目前已经有7个先后解决了立项和部分资金问题。另外两个,一个已经有了眉目,一个正在协调当中。”说起初见成效的扶贫项目,长春市政策研究室政治处处长、榆树市新立镇康甲村驻村第一书记冯金武打开了话匣子。

  从已经完成的田间路修筑工程项目,到康甲村小学教学设备更新,从贯通村南北的双龙大桥工程项目,到屯屯通路面硬化工程、村民饮水工程项目,每一项都在有序推进。

  “5月初,我们还协调榆树中医院,出动4台车辆带着医疗器械,15名医护人员,到康甲村为40多名低保户义诊,并免费赠药。”冯金武说。

  如今,他们又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在了村经济项目的设计上。根据村里实际情况,今年年初,确定了稻米加工,养猪、养牛、养鸡等项目。几个月下来,全村反复论证,借鉴成功经验,养鸡项目已经得到确定。目前,地方扶贫办已经同意近期拨付养殖扶贫专项资金,扶持村里发展养鸡项目。

  农安县龙王乡永久村驻村第一书记孙立明,来自长春市农科院。针对村里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少,盐碱土地多,地表耕层涵养水分能力差的实际情况,他专门做了功课。

  “农民土地地块分散且土地流转受限,导致多数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较强,不利于农村农业组织化、合作化和集约化发展,且村办企业少,集体经济薄弱。”孙立明告诉记者,经过对全村贫困户的逐一走访,他总结出造成贫困的几方面原因: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土地、缺水资源、缺能力、缺项目、缺信息,交通条件落后、思路封闭保守等。

  为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村里分别对45户贫困户,逐户研究制定了脱贫方案,通过医疗救助、低保兜底、产业扶持、安排就业、结对帮扶等措施,全方位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长春市农科院的三位农业专家,还专门下村开展了农业知识专业培训。

  “目前,我们正积极引入危房改造资金,帮助永久村15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通过开展产业扶贫方式,投资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以大户带小户、带贫困户的模式。”孙立明表示,下一步,农科院还将从多项目、多角度、多方式出发,结合自身优势、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整合社会力量,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措施,帮助永久村发展可持续多元化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

  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建设工程,现在,驻村第一书记们正围绕“做表率、当先锋”行动,大力开展“双富”先锋行动,进一步引领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